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81条之规定,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人民法院应当建议有关...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81条之规定,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人民法院应当建议有关...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81条之规定,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人民法院应当建议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组织对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人予以处罚。当事人要求退还鉴定费用的,人民法院应当在三日内作出裁定,责令鉴定人退还;拒不退还的,由人民法院依法执行。当事人因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申请重新鉴定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
(一)对拒不出庭作证的证人采取相应的法律制裁。 (二)对证人实行切实有效的司法保护。 (三)对证人出庭作证所导致的经济损失要给予补偿。具体补偿项目包括:误工费;交通费;外地证人的住宿费、伙食补助费;无固定工资收入人的劳动收入损失。至于具体的计算诉讼法,各地可以参照本地区一般国家工作人员的出差标准,也可以根据本地区的生活水平制定专门标准。 (四)对公民加强法制及素质教育,提高其出庭作证的自觉性。不能不承认,近些年来我国公民法律意识有所增强,但于先进国家相比,还是落后的。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国家的今天,普及法律知识便显得更加重要。要使公民懂得,依法出庭作证既是公民的一项权利,更是公民的一项义不容辞的义务。以此提高公民出庭作证的自觉性。同时,要大力深入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正气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风范,为证人提供一个良好、宽松的社会环境。那么实际遇到这样的情况才能及时的做出相应的处理,以免给自身利益造成损害。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案件中,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作证,证人也需要具体一些法定条件。同时,证人也有相对的权利和义务。
在中国,刑事案件中的证人必须在没有特殊情况的情况下出庭。以下我们逐一分析。1、不能强制出庭作证的证人范围: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但是近亲中的同胞兄弟姐妹可以被迫出庭。强制证人出庭的,由院长签发强制证人出庭令。2、证人不出庭作证的后果:(1)情节较轻的,予以警告。(当严重的,经院长批准,处以10日以下的司法拘留。但是不能罚款。而且需要院长批准,而不是审判长。这里的拘留是10天以下的拘留,必须区别于扰乱法庭秩序的15天以下的拘留。(三)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出庭或者出庭后作证,法院无法确认其证言的真实性的,证人的证言不得作为定案的依据。(刑事诉讼解释第78条)注意,只要不出庭,就不能作为定案依据。3、证人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允许不出庭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22人已浏览
377人已浏览
293人已浏览
22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