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网购不发货,如果该网购平台本身对商家有规定相关违约或赔偿条款的,就按该条款处理; 如果没有可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处理,商家如存在...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网购假货如果按照买卖合同纠纷提起诉讼,一般情况下主张的是违约责任。三倍或者十倍赔偿分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进行了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食品安全法第96条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因此违约责任、三倍赔偿、十倍赔偿适用的是不同的法律,调整的是不同的法律关系。
网购商品,商家不按照约定时间不发货的,不属于欺诈,属于违约,消费者可以主张违约赔偿,不能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申请三倍赔偿。 但如果卖家在明知没有货物,也没有意向补充货源的情况下,仍然进行售卖,就属于提供虚假信息,需要承担“假一赔三”的法律责任。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判断经营者的行为是否构成消费欺诈: 1.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采用的手段。 结合《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规定,经营者在销售商品中是否存在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是否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商品;是否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故意使用不合格的计量器或者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是否骗消费者借款或者费用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约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是否不以真实名称和标记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是否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方式进行欺骗性销售诱导;是否以其他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方式误导消费者。 2、经营者的行为是否误导消费者。判断经营者的行为误导消费者应以一般消费者的认知水平和能力为准。如果该行为足以使一般消费者发生误解,即构成欺诈。经营者实施欺诈行为,一般会造成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损害,但认定消费欺诈行为并不要求消费者有实际的损失或者损害发生,只要经营者的行为足以误导消费者就可以认定为欺诈。 3、经营者是否具有实施欺诈行为的主观故意。虽然法律、法规并未明确要求构成欺诈行为必须具有主管故意,但是从文义理解,欺诈就是掩盖事实真相误导消费者,“欺诈”二字表明经营者应当具有主观故意。
1、如果其签订的买卖合同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或者其购买商品的平台对此有相关规定的,依照瓶泰国的予以赔偿; 2、如果既无约定也无规定的,可以稳定其经营者有欺诈行为没要求其赔偿损失并增加后的赔偿金额为商品价款的三倍。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518人已浏览
806人已浏览
637人已浏览
1,20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