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这种情况如:一是在存有重大不确定性时确定收入。二是完工百分比法的不适当运用。三是在仍需提供未来服务时确认收入。四是提前开具销售发票,以美化业...
包括: 1、股东身份权 2、参与决策权 3、选择、监督管理者权 4、资产收益权 5、知情权 6、提议、召集、主持股东会临时会议权 7、优先受...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企业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应按应付债务的账面余额,借记应付账款等科目,按用于清偿债务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贷记“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科目,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贷记“应交税费”等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营业外收入”等科目或借记“营业外支出”等科目。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1)非现金资产为存货的,应当视同销售处理,根据本书“收入”相关规定,按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确认销售商品收入,同时结转相应的成本。 (2)非现金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其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3)非现金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等投资的,其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1、债务人账务处理。 用现金偿还债务时,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借款:应付账款等。 贷款:银行存款。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润。 2、债权人的会计处理。 以现金清偿债务的,债权人应当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与收到的现金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借方差额记入“营业外支出”科目,贷方差额记入“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借款:银行存款。 坏账准备。 营业外支出(借方差价) 贷款:应收账款等。 资产减值损失(贷方差额)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 (一)明确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 新制度规定:事业单位除文物和陈列品、动植物、图书和档案、名义金额计量资产以外的固定资产均计提折旧。 (二)考虑影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 一是原始价值:在使用寿命一定的情况下,其数值的大小直接决定着计提折旧额的多少。 二是使用年限:《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应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实际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其折旧年限。省级以上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作出规定的,从其规定”。需注意是,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不考虑预计净残值。 (三)遵循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政策 计提折旧的政策主要有: 1、按月提取:当月增加的从下月起提,当月减少的从下月起不提; 2、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无论是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应当继续使用,并实行规范化管理;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 3、融资租入固定资产:采用与自有资产一致的政策计提折旧; 4、发生后续支出致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延长的,重新计算折旧额。 (四)掌握固定资产折旧额的计算方法 固定资产的应计提折旧额为其成本,一般应采取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1、年限平均法: (1)每年应计提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始价值÷预计使用年限 (2)每月应计提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始价值÷预计使用月份=每年应计提折旧额÷12(月) 2、工作量法: (1)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始价值÷预计总工作量 (2)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五)固定资产折旧业务的账务处理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80人已浏览
214人已浏览
192人已浏览
21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