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夫妻共有财产和家庭共有财产的区别是主体和收入来源不一样。夫妻共有财产,是指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所共同拥有的财产,即夫妻结婚后到一方死亡或者...
夫妻共有财产与家庭财产的区别:家庭共有财产是指家庭全体成员共同共有的财产。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婚姻法第十七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 (二)生产、经营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第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 (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1、主体不一样:前者主体是是具有婚姻关系的夫妻;后者是全体家庭成员。2、财产来源不同:前者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后者全体家庭成员的共同劳动所得和各自劳动所得的财产。家庭共有财产是在家庭中,全部或部分家庭成员共同所有的财产。换言之,是指家庭成员在家庭共同生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创造、共同所得的财产。一个家庭要存在家庭共有财产,要具备两方面条件:一是有共同的劳动行为或受赠事实;二是家庭不仅由一对夫妻和未成年子女组成。其实法律上对见证人的这些要求都是最基本的,因为家庭成员总不能去让一个孩子当见证人,或者说所谓的见证人就是家庭成员当中的一员,类似于这种情况,都很难站在中立的位置上去见证家庭财产的分割。关键是家庭成员之间要协商出一致的分割方案才行。延伸阅读:家庭财产分割协议书范本怎么写离婚财产分割协议?分居财产分割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吗?
1、什么是夫妻共同财产?什么是家庭财产? 《婚姻法》第13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家庭共有财产是指在家庭中,全部或部分家庭成员共同所有的财产。 2、家庭共有财产与夫妻共有财产有什么联系? 家庭共有财产的核心规则是夫妻共同财产制度。 3、怎么区分家庭财产与夫妻共同财产? 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包括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一切收入,包括: (1)夫妻双方或一方的劳动收入,如工资、奖金、稿酬、其他形式的劳动报酬等。 (2)夫妻双方或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继承、受赠或受遗赠所得财产。 (3)夫妻双方或一方的其他合法收入。 在确定夫妻共同财产范围时,也要注意下述问题: 夫妻的婚前财产和双方约定为个人所有的财产,不属于共同财产的范围。 复员、转业军人的医疗费归本人所有。如果结婚多年,夫妻共同生活较长的,可按共同财产对待。对夫妻婚前财产或婚后财产无法确认的,视为共同财产。 应将夫妻共同财产和家庭共同财产,其他家庭成员的财产加以区别。 一般而言,家庭财产主要包括下述三种: (1)夫妻双方婚前各自所有的财产。 (2)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其中包括双方或一方劳动所得财产,双方或一方所得遗产或受赠的财产。 (3)未成年子女的财产(其所有权属于子女,但父母有平等的管理权)。 (4)还包括父母、祖父母以至兄弟姐妹的财产。 4、夫妻以一方名义存款是否为家庭共有财产? (1)家庭共有财产与夫妻共同财产之比较。家庭共有财产的主体是指整个家庭成员,家庭成员对家庭共有财产的形成均做出了贡献,家庭共有财产的主体不单指只有夫、妻与未成年子女,而是特指那些父母、儿子、儿媳等共同生活的在一起的家庭,各个家庭成员对家庭财产的形成都做出贡献,该贡献不只是工资,还可以是在家劳作。而只有夫妻与未成年子女组成的家庭,其家庭共有财产称为夫妻共同财产,未成年子女不能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2)判断夫妻共同财产的标准。判断一项财产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标准,主要是看该财产的来源及取得的时间,而不是看它是在谁的名下,或以哪一方的名义登记的。以夫妻一方名义存储的存款究竟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要看这笔存款的来源和它取得的时间。如果一笔存款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不论该存款是以夫妻中哪一方的名义存入金融机构,均可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首先是存款的来源是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也就是在夫妻双方办理完结婚结婚登记手续后至一方死亡或办理完离婚手续或法院的离婚判决生效的期间内取得的。 其次是存款的来源是夫妻一方的工资、资金,生产、经营收益,转让知识产权的收益,或者是一方继承、受赠的未确定只能归该方所有的财产。如果这笔存款不是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或其来源不符合上述法律的有关规定,那就应当按照存款单上的姓名来认定其归属。 以上就是110ask.com小编为您整理的最新共同财产一方全部花掉离婚怎么判的相关内容。综上,共同财产一方全部花掉的,另一方可以举证对方花费是用于个人所需。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的110ask.com律师,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9人已浏览
162人已浏览
245人已浏览
19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