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公然侮辱他人,但情节和后果尚不够刑事处罚。公然,是指当着众人或者第三人的面,或者是可以是利用使不特定的多人听到、看到的方式,对他人进行侮辱。至于被侵害人是否在场,不影响本行为的成立。侮辱既可以是暴力的,如以墨涂人,强迫他人做有损人格的动作等;也可以是文字的,如以大字报、小字报、漫画等形式攻击被侵害人人格;还可以是口头的,如以言语对被侵害人进行嘲笑、辱骂等;对肖像的侮辱也可以构成本行为,如在涂划、玷污、践踏、损毁他人肖像。行为人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且具有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目的。
这种指名道姓的侮辱和诽谤,以及公布大量照片的行为,其法律性质属于名誉权侵权行为。推荐您如下解决途径:1、在您能够确定侵权行为人的情况下,可以向公安机关报警,制止其侵权行为;2.收集相关证据,比如通过录像或剪辑等方式将网站侵权内容复制下来,然后向法院提起诉讼。3.如果不能确定侵权行为是何人所为,建议考虑将提供网络信息中介服务的网站确定为责任主体。当然,网站承担责任的前提应为过错责任,只有在网络服务提供者明知在其网站传播的信息明显属于侮辱或诽谤他人在内的违法信息内容的,自身能够进行技术控制而未加控制,且在当事人的合理要求下未对信息履行“合理的注意义务”时,受害者可以将网站作为被告,向法院起诉,要求网站采取必要的措施阻止侵权行为的实施。
可以。根据《关于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一)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传播,或者组织或者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传播;(二)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传播,或者组织或者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传播;明知是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传播,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为论。第二条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次以上,或者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障碍、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三)二年内因诽谤受到行政处罚,诽谤他人的;(四)其他情节严重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86人已浏览
271人已浏览
932人已浏览
28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