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肇事逃逸立案后,民事部分可以私了,刑事、行政处罚不能私了。《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
警察酒后驾驶肇事逃逸与普通公民一样判刑。《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剐蹭后不知情不算逃逸。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 1、 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 2、 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而对于其他特别恶劣情节,《解释》第4条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 (1)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六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六十万元以上的。
这已经不是交通事故了。该怎么认定事故性质,要由法院裁定。但至少目前来讲,检察院已经介入则是按照刑事案件来看待的,至于怎么处理和结果无法预判。
当然算逃逸。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逃逸后被追上逃逸行为已经形成,无自愿终止行为。《刑法》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20人已浏览
194人已浏览
1,008人已浏览
30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