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遭遇家暴应通过以下四种方式来保护自己: 第一、受害人有权请求所在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及所在单位予以对双方进行劝阻和调解。 第二...
遭遇家庭暴力,如何取证和保护自己? (一)如何保护自己? 第一、发生家庭暴力事件,受害人有权利提出请求,所在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受害人遭遇家庭暴力应当采取的救济措施有及时的向公安机关报警,请求公安机关的帮助;也可以向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
遭遇家庭暴力时,作为受害人,首先要选择有效的救济途径和措施,以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和人身权利。 《反家庭暴力法》为家庭暴力的受害人规定了三种救济途径和六种救助措施: 三种救济途径:一是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二是向公安机关报案;三是向人民法院起诉(或申请人身保护令)。 六种救助措施(社会救助):一是要求相关组织、机构强制报告;二是提供临时庇护;三是公安机关出具告诫书;四是提供法律援助、缓减免交诉讼费用;五是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六是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此外,还可以对暴力行为人施以治安处罚与刑事处罚。 反家庭暴力是社会共同责任:家庭成员、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以外的人员、以及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发现有家庭暴力等情形,有义务向公安机关报案。对有家庭暴力行为的当事人,公安机关处理后,可以对其出具告诫书。该告诫书可以作为法院审理涉家暴案件的证据。 附:《反家庭暴力法》 第十三条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有关单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诉、反映或者求助后,应当给予帮助、处理。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单位、个人发现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有权及时劝阻。
针对家庭暴力问题,受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以下一项或多项保护措施:(一)禁止被申请人殴打、威胁申请人或申请人的亲友;(二)禁止被申请人骚扰、跟踪申请人,或者与申请人或者可能收到伤害的未成年子女进行不受欢迎的接触;(三)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生效期间,一方不得擅自处理价值较大的夫妻共同财产;(四)有必要的并且具备条件的,可以责令被申请人暂时搬出双方共同住处;(五)禁止被申请人在距离下列场所200米内活动:申请人的住处、学校、工作单位或者申请人经常出入的场所;(六)必要时,责令被申请人自费接受心里治疗;(七)为保护申请人及其特定亲属人身安全的其他措施。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98人已浏览
213人已浏览
876人已浏览
12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