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下毒后将被害人送到医院的,如果能有效的阻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的行为,如果不能阻止犯罪结果发生,就是犯罪既遂。...
投毒送医院,有效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害人送医院,能够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属于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犯罪预备中的中止是犯罪中止。犯罪预备阶段存在中止的情况,被告人出于主观原因放弃犯罪的,认定为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的成立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 2、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 3、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 4、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
不构成。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六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一百二十二条、第一百三条都规定了执行中止的法定情形。显然,犯罪案件的移送不是执行中止的理由。执行中止有以下几种:1。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2、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有理由的异议;3、作为一方公民的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4、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5、人民法院已经受理以被执行人为债务人的破产申请;6、被执行人没有财产可以执行;7、执行标的物是其他法院或仲裁机构正在审理的案件争议标的物,需要等待案件审理完毕确定权属的8、一方当事人申请执行仲裁裁决,对方当事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9、仲裁裁决的被申请执行人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出不执行请求,并提供适当的担保;10.执行的生效法律文书确实有错误,执行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或者上级法院提出审判裁定的。通过上述法定情况分析,显然,移送犯罪线索不是中止的理由。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5人已浏览
156人已浏览
152人已浏览
15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