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可能承担赔偿责任或者被处罚款。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七十三条根据案件事实,认为已经构成犯罪...
如果被保释的审查以下情况:第一,未经执行机构批准,擅自离开居住的市、县;第二,地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化,未在24小时内向执行机构报告...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取保候审有两种后果,一是有犯罪事实的,会被公安机关变更强制措施并逮捕,二是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将解除取保候审。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二、根据《刑法》第八十一条的规定,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接到取保候审的申请书后,应当在7天之内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复。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的,应当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检察院检察长或者人民法院院长批准,并签发《取保候审决定书》和《执行取保候审通知书》,并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对不符合取保候审法定条件的,不同意取保候审。不同意取保候审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不同意的理由。除此之外,司法机关根据案情的需要,可以自行决定取保候审。
保证人取保候审有下列条件: 1、保证人是与本案无关的自然人; 二、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 3、享有政治权利,不限制人身自由; 4、有固定的住所和收入。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6人已浏览
181人已浏览
106人已浏览
1,58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