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哪些证据能证实夫妻感情破裂: 1、重婚或同居等事件被另一方发现,向另一方道歉的书面文书,如保证书等; 2、所在单位发现一方有婚外情,对其生活...
可以证明夫妻感情裂缝的证据有:夫妻因感情不和分居两年的证据;一方重婚或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有赌博、吸毒等不良习惯等...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与他人同居 与他人同居是指有配偶的人在外长时间和别人保持较稳定的性关系,双方有较为固定的住所,且并没有以夫妻的名义同居。特别注意必须是持续性的,嫖娼、一夜情、通奸等都不属于婚内同居,不一定能要求过错方赔偿。 发现对方有与他人同居的情况,可以收集他的购房记录或者租房记录,拍摄他和第三者一起生活的照片,与对方摊牌质问的时候注意可以录音作为日后离婚证据。还可以要求对方写下保证与第三者断绝不当关系,不再犯的保证书,他日在离婚诉讼中,此保证书也可以作为证明对方存在婚内同居,存在过错的证据,可以帮助你证明夫妻感情破裂,容易的到准予离婚的判决,且可以要求对方赔偿。保证书是书面形式,比较容易让法院确信对方曾为如此的真实意思表示。 二、出轨 出轨不是持续性的性关系,因此不是同居,并不一定能够得到赔偿。但是在实务中,出轨也是法院认定夫妻感情破裂准予离婚的有效考虑因素。生活中大家对“捉奸”也并不陌生,不过一定要注意需要用合法方式手机对方出轨的证据,否则证据不会被法院采信。在自己家可以偷拍偷录,在外面装摄像头可能会侵犯到不相关的人的权利,容易侵权甚至犯法,当然好办,打开手机摄像,尽情发挥导演潜能。不在自己家,可以去酒店调取监控,或者直接以有人嫖娼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联系警察叔叔,不要说成“捉奸”,警察是不会理你的。 实践中也有有配偶的人与其他异性在凌晨12点后两人共处一室被法院推定存在不正当男女关系的情况。 三、家暴 在遭遇家暴的时候,能够报警的一定要马上报警。因为出警记录以及笔录都可以作为日后你们离婚的呈堂证供,且法院采信度高。而且,有利于遏制家暴。尽管可能报警会加重对方的家暴行为,但是,一定不要忍让,忍让肯定会令情况更糟。当家暴造成明显伤痕,一定要拍照记录,并去验伤,记录在警察局档案中证据安全且真实性高,证明力大。尽管没有能够报警,也要把自己的伤情拍下来,甚至偷拍偷录对方施以家暴的行为,尽管可能证明力不够,也总比没有好。 四、关于手机的录音和微信、QQ两天截图的证据能力 (一)一定要有随时开启录音功能的意识,而且呈堂的需要是原始录音,经过复制的录音证据效力不如原始录音,在录音中不要使用威胁恐吓等语气。 (二)聊天记录一定要保存好,微信截图,QQ截图等并不建议作为证据使用,可信度不高,可以通过换个相同的头像、昵称而捏造聊天记录然后截图。而存储在微信、QQ软件上的原始的聊天记录证据能力比较强,必要时可以去公证处对聊天记录进行公证。 配偶与他人同居、出轨、家暴这几种是常见的可以认定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以上就是ask.com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这几种证据要如何收集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你正确理解同居、出轨、家暴的行为,以及在有需要收集这几种证据时,少走歪路。另外,微信、QQ等新型证据也需要注意。 (注:本文为ask.com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离婚案件中,夫妻感情破裂的证据相对其他方面证据而言是比较难收集的,尤其是涉及婚外情、第三者等一方存在过错的情形。证据有:夫妻中任何一方存在、与他人同居、遗弃、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并屡教不改的,以及夫妻已经分居两年,都属于法定判离的情节。是否存在上述情况,法院要看双方出示证据而定。 离婚案件中,有关重婚、同居、婚外情等情感过错的证据最难收集。一般存在这种情形的当事人都比较隐蔽,轻易不会暴露自己,许多受害方当事人无奈地放弃了取证。那么,在实践中这部分情况需要什么证据证实呢?从传统的证据来说,能够证明过错一方存在上述情况的,一般是经常居住地的邻居、朋友、街道或居委会的证明。随着网络的发展,电子证据这一证据形式也随之进入司法领域,像手机短信、MSN、QQ的聊天记录、电子邮件、录音录像等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作为证据。
离婚案件中,夫妻感情破裂的证据相对其他方面证据而言是比较难收集的,尤其是涉及婚外情、第三者等一方存在过错的情形。证据有:夫妻中任何一方存在、与他人同居、遗弃、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并屡教不改的,以及夫妻已经分居两年,都属于法定判离的情节。是否存在上述情况,法院要看双方出示证据而定。 离婚案件中,有关重婚、同居、婚外情等情感过错的证据最难收集。一般存在这种情形的当事人都比较隐蔽,轻易不会暴露自己,许多受害方当事人无奈地放弃了取证。那么,在实践中这部分情况需要什么证据证实呢?从传统的证据来说,能够证明过错一方存在上述情况的,一般是经常居住地的邻居、朋友、街道或居委会的证明。随着网络的发展,电子证据这一证据形式也随之进入司法领域,像手机短信、MSN、QQ的聊天记录、电子邮件、录音录像等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作为证据。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68人已浏览
385人已浏览
151人已浏览
9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