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关于杀婴故意杀人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
所谓(未遂)罪,根据我国《》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是指故意的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由于行为人的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为。未遂有很多种,...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故意杀人罪构成要件如下。 (1)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利。这是其区别于其他犯罪的根本点,也是故意杀人罪的根本特征。 (2)在客观方面,具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根据《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的,也应负刑事责任。 (4)在主观方面是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如将被害人头颅割下,致其死亡;也包括间接故意,如用匕首向被害人腹部猛刺一刀,对于被害人是死是活持放任态度。
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如何认定,故意杀人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由于生命权利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实际被杀,不管杀人行为处于故意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等哪个阶段,都构成犯罪,应当立案追究。这两种犯罪容易混淆的主要是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罪的既遂,和伤害罪的既遂与故意杀人未遂两种情况。容易混淆的原因在于每种情况中的两种罪,都造成相同的结果,因此,必须准确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伤害致死与杀人既遂在客观方面都产生了死亡结果,但其主观要件的内容不同,前者为故意伤害他人,后者为故意剥夺他人生命。伤害既遂与故意杀人未遂,虽然只产生了伤害结果,但其主观要件的内容不同,前者为故意伤害,后者为故意剥夺他人生命。如何判断行为人故意的内容,是一个复杂细致的问题。必须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既要考虑行为人的认识水平、行为能力,也要考虑作案时的客观环境,作案的全过程。只有在把全部案件事实搞清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判明行为人主观要件的具体内容。
故意杀人罪如何认定?逼迫或诱骗他人自杀,即行为人希望自杀人死亡,但为了掩人耳目,逃避罪责,自己不直接动手,而是通过自己的逼迫、诱骗行为促使自杀者自己动手杀死自己,即借助自杀者自己之手达到行为人欲杀死自杀者的目的。行为人的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关键应查明行为人是否确实有刻意追求自杀者死亡的故意,并且其行为在特定环境下是否足以导致他人实施自杀的行为,两者缺一,则就不宜认定为构成本罪。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3人已浏览
178人已浏览
195人已浏览
10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