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旁听法庭庭审是要申请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第九条的规定,未获得人民法院批准的未成年人不得旁听庭审,所以,即使是法院公开开...
对于公开审理的案件,你只要带上身份证就可以去旁听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在开庭前办理旁听证(有的法庭可能不需要办理,但不同法院在旁听上规定...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除了不予公开和可以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外,其余案件可以旁听。公开审判制度,是指法院对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和判决结果向群众、向社会公开的制度。公开审判是相对于秘密审判而言的。公开审判取代秘密审判是诉讼制度文明进步的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根据实践,法院不需要写申请书,只要是公开审理的案件,可以带身份证去听。以下是公开审判案件介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公开审判制度的若干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为严格执行公开审判制度,根据我国宪法及相关法律,特制定以下规定:一是人民法院开展审判活动,必须坚持依法公开审判制度,做到公开开庭、公开举证、质证、公开宣判。二、人民法院对于第一审案件,除下列案件外,应当依法公开审理:(一)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二)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三)十四岁以上未满十六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人民法院决定不公开审理的十六岁以上未满十八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四)当事人申请后,人民法院决定不公开审理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五)当事人申请后,人民法院决定不公开审理的离婚案件;(六)法律另有规定的其他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对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当当庭宣布不公开审理的理由。三、下列第二审案件应当公开审理:(一)当事人对不服公开审理的第一审案件的判决,裁定提起上诉的,但违反法定程序发回重审的,事实明确依法判决的,除外。人民检察院对公开审理案件的判决,裁定提起抗诉的,但需要发回重审的除外。四、依法公开审理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公布。公告应当包括案由、当事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五、依法公开审理案件,未经法院公开调查不能认定案件事实。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不在法庭上公开、质证、认证,但不需要证明的事实除外。对于缺席审理的案件,法院可以结合其他事实和证据进行认证。法院可以当庭认证的,应当当当庭认证。六、人民法院审理的所有案件应当公开宣告判决。宣布判决时,应当认定案件事实和证据,并在此基础上正确适用法律。七、未依法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处理:(一)当事人提起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对刑事案件的判决,裁定提起抗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重审;(二)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再审;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起抗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决定再审。上述发回重审或决定再审的案件应当依法公开审理。八、人民法院公开审理案件,审判活动应当在审判法院进行。需要依法公开巡回审理的,应当选择合适的地方。九、审判法院等公开开展案件审理活动的场所,应当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法院安排的要求悬挂国徽,设立审判席等相应的席位。10.公民可以依法公开审理案件,但精神病人、醉酒者和未经人民法院批准的未成年人除外。根据法庭场所和参与人数,如果旁听者需要持旁听证进入法庭,旁听证由人民法院发放。外国人和无国籍人持有有效证件要求参加的,参照中国公民参加的规定。下列人员不得旁听:(一)未成年人(法院批准的除外);(二)精神病人和醉酒者;(三)其他不适合参加的人。第九条听众必须遵守下列纪律:(一)不得录音、录像、摄影;(二)不得随意走动或进入审判区域;(三)不得发言或提问;(四)不得鼓掌、制造噪音、制造噪音和实施其他妨碍审判活动的行为。听众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院规则》,并接受安全检查。
1、依法公开审理的案件,公民可以旁听;根据法庭场所和参加旁听人数等情况,需要时,持人民法院发出的旁听证进入法庭。旁听人员可以凭本人身份证在大门值班室办理旁听案件手续。 2、公民参加旁听,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的规定,并主动申报有否携带违禁物品接受安全检查。 3、下列人员不得旁听: (1)未成年人(经法院批准的除外); (2)精神病人和醉酒的人; (3)其他不宜旁听的人。 4、旁听人员必须遵守下列纪律: (1)不准录音、录像和摄影; (2)不准随意走动和进入审判区; (3)不准发言、提问; (4)不准鼓掌、喧哗、哄闹和实施其它妨害审判活动的行为; 5、新闻记者旁听应遵守本规则。未经审判长或者独任审判员许可,不得在庭审过程中录音、录像、摄影。开庭的过程中,一般是允许旁听。不过,需要遵守法庭纪律。而对于违反法庭纪律的人,审判长给予口头警告、训诫;没收录音、录像和摄影器材,责令退出法庭或者经院长批准予以罚款、拘留。对哄闹、冲击法庭,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审判人员等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予以罚款、拘留。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081人已浏览
1,733人已浏览
1,099人已浏览
3,90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