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纳税人以欺骗或者隐瞒手段申报虚假纳税或者不申报,逃避纳税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且占应...
按照刑法、征管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偷税抗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可从两个方面加以界定,其一,从偷税额看,凡偷税不足...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是的,如果构成犯罪事实,就是结果犯。结果犯意味着以是否发生实际逃税结果定罪量刑。如果只有准备思想而没有行动结果,则不构成犯罪的既遂结果。《刑法》规定,纳税人以欺骗或者隐瞒手段申报虚假纳税或者不申报,逃避纳税数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且占应纳税额30%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逃税罪的构成要素:(1)主要要素:主体包括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2)主观要素:主观上必须是故意和过失;(3)主体要素:主体是我国税收征收管理秩序;(4)客观要素:客观上表现为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和隐瞒手段,避免大量纳税。
1、对象要件:逃税罪的对象是指逃税侵犯了我国税收征管秩序。二、客观要件: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纳税人采取欺骗或者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大量纳税,占应纳税额的10%以上;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包括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主观要件:本罪的主观要件一般是故意的,有时也有过失的可能,对于确因疏忽而无纳税申报,属于漏税,可依法补缴,其行为不构成犯罪。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