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已经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罪,不再是交通肇事罪了。...
涉嫌交通肇事罪,会被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建议及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赔偿,具体赔偿数额,要根据受害人户口信息、被抚养人、年龄等因素综合...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弃车逃逸处罚如下:1、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不构成犯罪的,处200人-罚款2000元,记12分,并处15天以下拘留;2、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造成一人以上重伤的,犯交通肇事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3、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造成一人以上死亡的,犯交通肇事罪,处3至7年有期徒刑;4、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致人因未及时治疗而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至无期徒刑。上述2至4种情况,并处吊销驾驶证,终身不得申请机动车驾驶证。
假如朋友向你借款用于驾驶车辆,但车辆在行驶中遭受意外并完全损毁,根据现行相关法规,保险公司应在其所能承保的保险责任范围之内,先行赔偿车辆的维修保养费用以及其他相应的经济损失。然后,根据交通管理部门对此次意外事故的责任判定,通常情况下,应由实际驾驶汽车之人,即借用你车辆的朋友来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因此,友情提示是:请妥善保管并维护你名下车辆,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或风险;出门在外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安全行驶,珍爱生命,文明出行。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交通肇事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的情节的,属于交通肇事罪的情节加重犯。构成该情节加重犯,首先要求行为人的肇事行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否则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只能作为定罪情节在确定其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时加以考虑;其次要求行为人明知自己已经发生交通肇事行为,如果对肇事不具有明知的,自然也不可能产生逃避法律追究的动机,也就不构成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再次,对于虽然履行了对被害人的抢救义务,但是逃避责任查清认定的行为,仍然构成交通肇事逃逸。最后,所谓交通肇事逃逸主要是指自现场逃离,但也可以将被害人送往医院后逃离,甚至在现场躲藏的情形。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6人已浏览
14人已浏览
35人已浏览
2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