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职务侵占罪的犯罪金额根据被害人的实际损失确定。共同实施职务侵占罪的,共同实施行为给被害人造成的实际损失为职务侵占罪的金额。公司、企业或者其他...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现有职权、贪污、贿赂、侵犯职权、侵犯职务、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民主权利、...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共同犯罪活动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即在共同犯罪活动中,是犯罪结果发生的主要原因,对社会危害性负主要责任的人。一是在犯罪集团中虽然不是组织、领导者,但出谋划策,犯罪活动特别积极,罪恶严重或者对发生危害结果起重要作用的犯罪分子。二是在其他共同犯罪中起重要作用,直接造成严重的危害后果,或者情节特别严重的犯罪分子。你诉说的情况应当认定为主犯。
行为人与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勾结,利用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人员的职务便利,共同将该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以职务侵占罪共犯论处。 根据《刑法》第二十六条和第二十七条的规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我国《刑法》对于主从犯的认定,是以其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来区分的,这是一条普遍适用的原则,故职务侵占犯罪也不例外,也应当适用该原则来认定。具体而言,在职务侵占的共同犯罪中,其主从犯的认定并不以身份的有无、职位的高低来区分,而是取决其在整个犯罪过程所起的地位和作用,如果行为人对于该犯罪起着积极、推动和主导作用,则即使其没有相关身份和职位,也应当被认定为主犯。
从以下几个方面认定职务犯罪:1。犯罪主体:职务犯罪主体在我国法律中规定:一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二是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三是人民群体工作人员,四是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群体委托管理和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2、犯罪的对象要件:侵犯国家管理职务活动的职能。3、犯罪的主观要件:行为人对其行为的危害后果是一种心理和心理状态。4、犯罪的客观要件:我国法律规定职务犯罪的客观要件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利用职务之便;二是滥用职权;第三,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569人已浏览
1,474人已浏览
212人已浏览
19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