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十级工伤伤残不能办理提前退休,其伤残等级不至于导致该劳动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也就不能享受提前退休政策。其职工因工致残并且其伤残等级为一级至四...
十级工伤伤残不能办理提前退休,其伤残等级不至于导致该劳动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也就不能享受提前退休政策。其职工因工致残并且其伤残等级为一级至四...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我国退休年龄规定为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的工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该退休: (一)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 (二)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 本项规定也适用于工作条件与工人相同的基层干部。 (三)男年满五十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四)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企业职工提前退休,除按特殊工种提前退休的人员不降低养老待遇外,因病提前退休、国有破产工业企业提前退休人员以及2003年4月1日以后经市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批准,整体转制为企业,经批准提前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都会受到一定影响。其计算公式为: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调节金)*(1-提前退休年限*2%)个人帐户养老金,其中,事业单位整体转制为企业人员,减发部分最高不超过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调节金三项之和的14%。也就是说,提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除个人账户养老金以外,每提前1年退休,比正常退休减少2%,但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提前7年以上的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扣减高出14%部分不再扣减。按上述情况提前退休人员养老金的调整可随正常退休人员的调整机制进行调整,以上人员达到正常退休年龄后,也不再重新计算养老金。例:企业女工人许某,今年48岁,因病今年办理了提前退休,许某提前退休的年限为两年,这样,她的基本养老金为:(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调节金)*(1-2*2%)个人账户养老金。她提前退休的养老金除个人帐户养老金以外,与正常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相比扣减了4%(2*2%)。
E提案第5651号已立案案由(提案主题):“下岗职工提前退休”政策上应特殊优待! 下岗职工是现阶段全国最大、最突出的困难群体,比照此项规定,在提前退休政策上,作为特殊困难群,应给予特殊优待,以解决他们不能自立的温饱状况。主要从三个方面解决:一是有条件的发放生活费,二是达到提前退休年限自行选择退休,三是达到提前或正常退休年龄个人勉缴养老金。 提前退休分为“提前准退休”与“正常提前退休”两个退休段:▲男、年满50岁,工龄30年以上的,为“提前准退休”年龄段;▲男、年满55岁,工龄15年以上的,为“正常提前退休”年龄段;▲女、工龄30年以上,全日制毕业包分配的大学本科生工龄26年、专科27年、研究生25年以上的,为“提前准退休”年龄段; 一、有条件的发放基本生活费。下岗职工(男、女)工龄达到30年以上,全日制毕业包分配的大学本科生工龄26年以上、专科27年、研究生25年以上的,每月领取600元左右的基本生活费,达到“提前准退休”年龄段后,本人可以自行选择退休,或选择不退休;若本人选择提前退休的,停止发放基本生活费,按其退休工资发放。若本人愿意拿基本生活费的,直到正式退休,基本生活费自行停止。 二、自行选择提前退休。 1、关于男性提前退休。(1)、男性选择“提前准退休”年龄段退休的,既年龄50岁-54岁之间,退休工资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提前退休之规定按月纳税,年龄达到55岁后,退休工资不再纳税。(2)、男性按“正常提前退休”年龄段退休的,即55岁以上退休的,退休工资不再纳税。(3)、男性选择60岁正常退休的。基本生活费一直发放到正常退休为止。2、关于女性提前退休。(1)、女性选择“提前准退休”年龄段退休的,退休工资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提前退休之规定按月纳税,年龄达到50周岁,退休工资不再纳税。 (2)、女性退休50岁,工龄15年以上法定退休政策不变。 3、未达到提前退休年龄,患有癌症及其他绝症,或者因致残失去完全行为能力的,工龄达到15年以上应准许退休。三、退休时个人勉缴养老金,即养老金由国家和地方财政承担。四、“下岗职工提前退休”政策上应特殊优待。一是下岗职工买断工龄补偿少,10年来给国家和社会承担了必要的义务;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提前退休,没有经过下岗途径,直接提前退休,并且提前退休补偿亦高于下岗职工,因此,对下岗职工有条件的发放生活费和提前退休,并相应缩短工资纳税义务,也是一种特殊时期的补偿和优待。二是男性60岁退休,是国家50年代退休制度,是正常上班到龄退休制度的历史规定,而对于现阶段无任何资金来源的下岗职工来说,自行选择提前弹性退休,也是对过去退休制度缺陷的弥补。三是发放生活费和自行选择提前弹性退休,可以有效的解决下岗职工不同实际困难的各个层面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343人已浏览
802人已浏览
6,756人已浏览
67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