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一)社会接纳度低。青少年刑满释放后,在受到外部不良刺激时,很容易产生感情冲动,极易再次走上犯罪道路。由于犯罪的“劣迹”,他们重新走向社会后...
青少年犯罪急剧增加的原因有:家长忙于工作对青少年的教育和陪伴时间少;社会环境的污染,使青少年不能明辨是非;学校缺乏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和法制教...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缺乏伦理道德和法制方面的教育。2社会环境的腐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严重的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3常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青少年一旦接触上某些社会渣滓,那几乎等于掉进犯罪的大染缸。4媒体、网络的不健康感染。5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教育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行不成合力。6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目前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负面影响,使青少年对正面教育缺乏可信度,造成的后果是缺乏理想和信念。
青少年犯罪的主客观原因具体有:自身法律意识淡薄;学校教育的失当;接受教育的程度低;社会环境的污染,使青少年不能明辨是非;家属对青少年的管教不力等。
(1)父母丧偶的影响。许多青少年失去双亲,给生活与成长带来了极大的痛苦,生活无保障,经济无来源,缺少足够的温暖,产生“低人一等,矮人一头”的自卑感,心理敏感脆弱常有某种不祥之兆,性格往往比较孤僻,易多愁善感,心理上经常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如果他们父亲或母亲给予加倍感情抚慰,使他们缺损的感情得到补偿的话,那么,他们心理的不平衡状态有可能向平衡状态转化。可惜,有的青少年却没能得到这种补偿,尤其是失去母亲,而粗心大意的父亲往往难以体察他们丰富而又变幻莫测的内心世界,久而久之,他们感到孤独厌弃家庭、流浪社会,寻找温暖。这时,遇到坏人就会被拖下水,坠入犯罪的陷阱。盗窃犯王某年仅14岁,父亲是乡镇矿工,失去母爱后,王某四处流浪,参与团伙盗窃,被公安机关抓获。 (2)父母离异的危害。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社会精神文化生活有所改善,人们从传统封建婚姻中解放出来,离婚率上升。父母的离异,家庭的破裂、外界的议论,生活上的孤单,给孩子产生迷失感、厌世感、羞耻感,造成了心灵上的创伤。周某刚满13岁,父母离婚后,他与七旬的爷爷生活在一起,爷爷患病在身,家境十分贫困,他为摆脱困境,走出家庭,被社会上流氓引诱教唆成为偷盗惯犯。 (3)父母再婚。如果遭到继父继母的冷眼,就会更加深他们的创伤,使他们感情上的“贫血症”进一步加剧,使他们无法理解、难以忍受。这样,他们知觉迷误了,感情紊乱了,从继父或继母身上看到了人际关系的冷漠,误认为周围的世界也如此,一旦离开家庭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虚脱的身心就非常容易失去抵抗力,于是悲剧发生。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9人已浏览
174人已浏览
136人已浏览
32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