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无诉讼行为能力人即无或者,包括: (1)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 (2)八周岁以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未成年人; (3)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无诉讼行为能力人即无或者,包括: (1)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 (2)八周岁以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未成年人; (3)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无诉讼行为能力人即无或者,包括: (1)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 (2)八周岁以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未成年人; (3)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4)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在诉讼中,无诉讼行为能力人由他的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如果事先没有确定监护人的,可以由有监护资格的人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在他们之中指定诉讼中的法定代理人。当事人没有法律规定的监护人的,可以指定有关组织担任诉讼中的法定代理人。例如:小学生李某在学校被同学不小心推倒在地,导致手臂骨折。李某的父母可以作为其法定代理人进行诉讼。法条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十七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八十三条
由于犯罪行为使公民的人身或者财产遭受损害的,被害人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是指受到犯罪人侵害的对象。被害人是刑事诉讼的主体,不是民事诉讼的主体。被害人必须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才能成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如被告人将被害人打伤,被害人可以要求赔偿医药费。被告人将被害人的汽车砸坏被害人可以要求赔偿修车费。被害人作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时,在同一个法庭上具有双重身份。在审理刑事案件阶段,以被害人的身份可以参加质证、在法庭辩论阶段可以发表对被告人定罪和量刑的意见。在审理民事案件的阶段,可以就自己遭受的物质损失举证,可以提出或者放弃自己的赔偿要求,可以和被告人和解。
关于法定代理人的确定问题,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七条规定,法定代理人之间互相推诿代理责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为诉讼。为进一步细化指定程序,本解释规定如下:第一,事先没有确定监护人的,可以由有监护资格的人协商确定。即先确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随之确定了代为其参加诉讼的法定代理人。对此,民法通则第十六条、第十七条分别规定了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监护人的确定范围。人民法院可以从此范围中按照法定顺序予以确定相应的监护人;第二,有监护资格的人对监护人确定一事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在他们之中指定诉讼中的法定代理人。对此,《民通意见》作了详细规定;第三,当事人没有民法通则第十六条第一款、第二款或者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监护人的,可以指定该法第十六条第四款或者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的有关组织担任诉讼中的法定代理人,即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在该情形下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监护人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583人已浏览
485人已浏览
153人已浏览
27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