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合同的有效性必须严格遵循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才能得到法律的全面而有力的保护。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尽管从法律角度来看,私人之间进行房产交易...
一、退房手续办理程序 一旦买房人想要退房,买卖双方通过协议、判决或者仲裁解除合同、撤销合同或者宣布合同无效并退房,应当按照以下程序办理退房...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虚假宣传的法律责任: 1、经营者(广告主)的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1条第1款规定,经营者利用广告和其他方法,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广告的,监督检查部门应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并可根据情节处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2、广告经营者的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广告经营者在明知或应知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依法处以罚款。广告法第37条规定的罚款,指广告费用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停止其广告业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连带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38条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使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广告主应负担民事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不能提供广告主的真实名称、地址的应承担全部民事责任。
私人买卖房屋定金可以退,因购房者导致解约的除外。购房者依约履行的、因特殊情况政策变化天然要素等导致解约的、对协议及补充协议内容未能达成合意导致解约不归责于任何一方的,定金可以退还;因售房者导致解约的,定金可以退还双倍。
1、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虚假宣传是指经营者出于为自身或者为其他经营者谋取交易机会、扩大竞争优势等目的,通过广告等宣传手段对所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做出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宣传,最终导致或者足以导致购买者对相关商品或服务产生错误认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2、《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 3、《广告法》第四条第一款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94人已浏览
320人已浏览
84人已浏览
3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