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车主车险拒赔的情况主要有: 1、车主未取得驾驶资格或者醉酒,或借用人未取得驾驶资格或者醉酒的; 2、保险机动车被盗抢期间肇事的; 3、车主一...
车损险能获得的赔偿: 1.维修被损坏车辆所支出的费用、车辆所载物品的损失、车辆施救费用; 2.因车辆灭失或者无法修复,为购买交通事故发生时与...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如何确定车损险的赔偿金额?1、第二十一条被保险人索赔时,应当向保险人提供与确认保险事故性质、原因、损失程度等有关的证明和资料。被保险人应当提供保险单、损失清单、相关费用文件、被保险机动车驾驶证和发生事故时驾驶员驾驶证。属于道路交通事故的,被保险人应当提供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法院出具的事故证明、相关法律文书(判决书、调解书、裁定书、裁决书等)。)以及通过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获得赔偿金额的证明材料。属于非道路交通事故的,应当提供相关事故证明。2、第二十二条被保险人或者被保险机动车驾驶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选择自行协商处理交通事故的,应当立即通知保险人,协助保险人检查事故各方的车辆,核实事故责任,并按照《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签订协议,记录交通事故。3、第二十三条因保险事故损坏的被保险机动车,应当尽可能修复。被保险人被保险人应与保险人协商确定修理项目的方式和费用。否则,保险人有权重新批准;不能重新批准的,保险人有权拒绝赔偿。4、第二十四条被保险机动车损失后的剩余部分由保险人协商处理。5、第二十五条保险人应当根据被保险机动车驾驶人在事故中承担的事故责任比例,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被保险人或者被保险机动车驾驶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选择自行协商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未确定事故责任比例的,按照下列规定确定事故责任比例:被保险机动车承担主要事故责任的,事故责任比例为70%;被保险机动车承担同等事故责任的,事故责任比例为50%;被保险机动车承担次要事故责任的,事故责任比例为30%。第二十六条保险人应当按照下列方式进行赔偿:(一)按照被保险机动车在投保时的新车购置价格确定保险金额。1、发生全部损失时,在保险金额内计算赔偿。保险金额高于保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机动车的实际价值的,按照保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机动车的实际价值计算赔偿。保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机动车的实际价值根据保险事故发生时新车购置价格减去折旧金额后的价格确定。保险事故发生时,新车购置价格根据保险合同签订地同类型新车的市场销售价格(含车辆购置税)确定。没有同类型新车市场销售价格的,由被保险人与保险人协商确定。折旧金额=保险事故发生时新车购置价格×被保险机动车使用月数×月折旧率。2、发生部分损失时,按照核定的维修费用计算赔偿,但不得超过保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机动车的实际价值。(二)根据被保险机动车的实际价值确定保险金额或者协商确定保险金额的。1、全部损失发生时,保险金额高于保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机动车的实际价值的,以保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机动车的实际价值计算赔偿;保险金额等于或低于保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机动车的实际价值的,按保险金额计算赔偿。2、发生部分损失时,赔偿按保险金额与被保险机动车新车购置价格的比例计算,但不得超过被保险机动车在保险事故发生时的实际价值。(3)救援费用赔偿的计算方法与本条相同(1).(2)除被保险机动车损失赔偿金额外,最高不得超过保险金额。被救财产包括本保险合同未承保财产的,按被保险机动车与被救财产价值的比例分担救援费用。
对于车损险有不计免赔,即100%赔付。 如果投保了不计免赔,就表示在车辆损失险和第三者责任险中不扣除事故责任免赔率了。 1、保险责任 投保本保险后,对保险车辆在车辆损失险和第三者责任险中由被保险人自己承担的免赔金额,不论一次或多次发生保险事故,均给与赔偿 本险种不涉及保险金额的确定 3、关于保险赔偿 (1)赔偿项目:车辆损失险和第三者责任险中在符合赔偿金额内由被保险人自己承担的免赔金额。 4、常见除外责任 不计免赔特约险的保险责任仅限于车辆损失险和第三者责任险的免赔部分,对其它附加险的免赔部分不产生效力 一般情况下,保险公司在针对车损险理赔的时候会免赔15%,这是条款中事先约定的。车损险不计免赔险这个时候就开始发挥作用了。如果车主在投保车损险时一并投保了车损险不计免赔险,那么无论车主在事故中承担多大的责任,保险公司都会向车主支付全部的保费,而不会出现出险后赔不够的情况。也就是说,车损险不计免赔险就是让车损险免赔15%的条款失去效应,车主可以得到相应损失百分之百的赔偿。
关于车损险哪些不赔的问题具体参照《汽车保险车损险责任免除》第六条:下列情况下,不论任何原因造成保险车辆损失,保险人均不负责赔偿: (一)地震、战争、军事冲突、恐怖活动、暴乱、扣押、罚没、政府征用; (二)竞赛、测试,在营业性维修场所修理、养护期间; (三)利用保险车辆从事违法活动; (四)驾驶人员饮酒、吸食或注射毒品、被药物麻醉后使用保险车辆; (五)保险车辆肇事逃逸。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9人已浏览
142人已浏览
234人已浏览
14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