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我国现行《刑法》中没有知情不报的罪名,按“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规定,知情不报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不存在定罪判刑的后...
欠款纠纷产生后的解决方式很多,如协商、调解、和诉讼等,只要运用及时和恰当,就会收互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由于一些常常为了不伤和气,协商阶段的时间...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知情不报一般不构成犯罪,但是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构成窝藏、包庇罪,一般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知情不报是指知道情况而不报告,特指没有犯罪的人主动地或被动地对检察当局隐匿别人的叛逆罪或重罪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条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均具有社会危害性,应受刑法打击。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管辖中根据本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罪。本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罪。 (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因过人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构成本罪,客观方面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索; 1、客观上必须发生致他人死亡的实际后果。这是本罪成立的前提。 2、行为人必须实施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
1、客观上必须发生致他人死亡的实际后果。这是过失致人死亡罪成立的前提。 2、行为人必须实施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在这里,行为人的行为可能是有意识的,或者说是故意的,但对致使他人死亡结果发生是没有预见的,是过失。过失致人死亡罪属结果犯,行为的故意并不影响其对结果的过失。这点同有意识地实施故意剥夺他人生命行为的故意杀人罪不同。过失致人死亡行为可以分为作为的过失致人亡行为和不作为的过失致人死亡行为两种情况。 3、从行为人的过失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必须具有间接的因果关系,即被害人死亡是由于行为人的行为造成的。这里死亡包括当场死亡和因伤势过重或者当时没有救活的条件经抢救而死亡。否则行为人不应承担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刑事责任。如果行为人的过失行为致人重伤,但由于其他人为因素的介入(如医师未予积极抢救或伤口处理不好而感染)致使被害人死亡的,只应追究行为人过失重伤罪的刑事责任。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6人已浏览
234人已浏览
132人已浏览
22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