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提问

特色服务

法律大讲堂

用户中心

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期限是多长

2021-10-29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法定期限。超过这个法定期限,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就失去了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权利。自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诉讼起诉期限以来,为了进一步细化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的相关规定,使其更具可操作性,最高人民法院于1991年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已废除,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若干解释》)。这两个司法解释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审判实践中难以确定起诉期限的问题,为法院的司法审判提供了依据。但同时也要看到,由于《行政诉讼法》和《若干意见》对起诉期限内容的规定模糊,审判实践中对行政诉讼起诉期限规范的理解容易产生歧义,起诉期限难以认定。《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本条主要规定了行政诉讼的一般起诉期限,其中三个月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了解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计算。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作为本条的但书,还引出了行政诉讼直接起诉的特殊起诉期限。例如,《渔业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的起诉期限为30天;《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规定的起诉期限为30天等,属于行政诉讼的特殊期限。《城市规划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起诉期限为15日;《烟草专卖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的起诉期限为15日;此外,《行政诉讼法》第四十条还规定了延长行政诉讼起诉期限。行政诉讼法规定的直接起诉期限为三个月,明显短于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两年诉讼时效。当事人很难有足够的时间了解自己的权利是否受到具体行政行为的侵犯,是否可以提出诉讼请求。考虑到我国大多数相对人权利意识薄弱,缺乏法律知识,建议将起诉期限延长至两年,借鉴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将起诉期限的起点统一规定为原告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犯之日。这不仅有利于保护行政相对人的诉讼权利,也有利于法院计算起诉期限。立法者在制定法律之初,考虑到行政案件中的一些特殊情况,如果单纯的权利主张可以导致时效性中断,那么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就很难及时解决行政纠纷。因此,行政诉讼法没有规定时效中断制度。但事实证明,多年来,由于不承认中断制度,许多当事人的权利因超过起诉期限而无法获得司法救济。笔者认为,只要当事人不断向具体行政行为机关主张权利,就意味着当事人并没有怠于寻求法律救济,因此在行政诉讼中应当建立诉讼时效中断制度。

相关法规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相关问答

赵丽、章法...等95位律师接受在线咨询

有问题 立即在线问律师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婚姻/债务/工伤/合同/刑事....最快3分钟内有回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看完还不明白?马上在线问一下吧!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网友热门关注

法师兄 专业问答 详情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