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以下情况应认定为肇事逃逸: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离开事...
有时间规定,事故发生后,不留在现场等待或者采取救助措施送医院的,视为肇事逃逸。退一步,即使构成肇事逃逸,积极赔偿,取得受害人谅解,法院也可以...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交通事故发生后,逃避不能解决问题。有些人害怕承担交通事故造成的民事赔偿责任或刑事责任,但逃避会导致更大的错误。那么如何认定交通事故自首呢?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向公安、司法机关或者其他有关机关供述自己的罪行。1、自动投案是指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现,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的,主动直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在实践中,如果接到办案机关的电话通知,及时到达案件,也可以自动到达案件。如果陈述案件,也可以自首。2、如实供述,除了供述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外,还应包括姓名、年龄、职业、地址、犯罪记录等。如果犯罪嫌疑人供述的身份与真实情况不同,但不影响定罪量刑的,应视为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如果只是部分供述,如实供述的犯罪情节比未供述的犯罪情节更重要,或者如实供述的犯罪数额大于未供述的犯罪数额,一般应视为如实供述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并自首;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隐瞒真实身份,影响定罪量刑的,不能认定为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如果他们如实供述,但拒绝认罪的,不能认定为如实供述,不能自首。交通事故发生后,肇事者主动投案,或者主动救治伤者的行为,或者接到办案警官电话及时联系并如实供述的,可以认定为自首。
目前机动车三者险的条款基本上是全国统一的,在条款中明确约定:交通事故肇事逃逸的,保险人在第三者责任保险中不予理赔。保险公司免赔的法律基础是基于合同约定。根据我国《刑法》第133条的规定及最高法《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关于“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司法解释可知,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严重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等前提下,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成都市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指导意见》第16条对交通肇事逃逸定性规则进行了详细规定,该条规定,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当事人驾驶车辆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接受调查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
目前机动车三者险的条款基本上是全国统一的,在条款中明确约定:交通事故肇事逃逸的,保险人在第三者责任保险中不予理赔。保险公司免赔的法律基础是基于合同约定。根据我国《刑法》第133条的规定及最高法《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关于“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司法解释可知,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严重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等前提下,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成都市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指导意见》第16条对交通肇事逃逸定性规则进行了详细规定,该条规定,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当事人驾驶车辆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3、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接受调查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49人已浏览
2,610人已浏览
160人已浏览
12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