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侵犯名誉权的情形如下:侵犯名誉权的行为主要包括侮辱和诽谤。侮辱是指行为人故意贬低他人人格,以语言、文字、暴力等形式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诽谤是...
任何干涉、盗用、假冒他人姓名的行为,都构成侵犯姓名权的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因为侵犯姓名权的人,往往都抱有某种利己的、违背法律和社会主义道...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首先,强迫他人以暴力或威胁的方式自杀或者欺骗他人自杀而不自杀的,也应当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第二,诱使帮助14岁以下或者失去识别或者控制能力的人自杀的,也应当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第三,实施刑法规定的行为或者不作为造成他人自杀的,应当考虑他人自杀的结果作为行为人构成的犯罪量刑情节;第四,煽动或者帮助意志完全自由的人自杀的,不得以犯罪论处。我们还应该注意,在理论和实践中,在中国有争议的安乐死是非法的。在司法实践中,故意杀人罪通常被定罪和处罚。
姓名权是公民的合法人身权,侵犯姓名权的情况主是:(1)干涉:即干涉公民决定和使用自己的姓名,如丈夫强迫妻子随夫姓,父母强迫子女随自己的姓,不准养子女姓生父母的姓等。(2)盗用:即不经本人同意而使用其姓名,例如盗用知名学者的名义发表作品、办班收费等。(3)假冒:即冒名顶替进行民事经济活动。例如冒用中央电视台某记者的身份进行活动,他掩饰自己的真实身份即为假冒。公民为维护自己的姓名权,应注意以下几点:1)公民首先应明确自己姓名权所包含的权利内容,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主张。2)公民的姓名权受到侵害,公民可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甚至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大致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干涉他人决定、使用、改变姓名。 2、盗用他人姓名。盗用他人姓名指的是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擅自以他人的名义实施某种活动,以抬高自己身价或谋求不正当的利益。 3、冒用他人姓名。指的是使用他人的姓名,冒充他人进行活动,以达到某种目的。比如,冒充他人,以他人名义与人结婚等。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7人已浏览
142人已浏览
220人已浏览
24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