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第20条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
医疗事故误工费赔偿标准: 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照...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医疗费用是指在道路交通事故中造成人身伤害、治疗损伤或损伤引起的疾病的费用,还包括身体恢复所需的康复费用、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后续治疗费用、整容费用等。 医疗费用主要包括挂号费、医疗费、住院费、治疗费、手术费、检查费、设备等。能证明上述费用的证据包括医疗费用收据(收费凭证)、费用清单、处方、医嘱、诊断证明、转院证明等。
国务院《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2013年3月1日修改施行)第42条:“……抢救费用,是指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导致人员受伤时,医疗机构参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组织制定的有关临床诊疗指南,对生命体征不平稳和虽然生命体征平稳但如果不采取处理措施会产生生命危险,或者导致残疾、器官功能障碍,或者导致病程明显延长的受伤人员,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2007年7月10日国发〔2007〕20号)第6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重点用于参保居民的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支出,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逐步试行门诊医疗费用统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要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要合理制定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起付标准、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完善支付办法,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探索适合困难城镇非从业居民经济承受能力的医疗服务和费用支付办法,减轻他们的医疗费用负担。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用于支付规定范围内的医疗费用,其他费用可以通过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医疗救助和社会慈善捐助等方式解决。”
按照《医疗事故条例》的规定,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三倍以上的,按照三倍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按照《医疗事故条例》的规定,在计算误工收入上对“高收入阶层”进行了限制,规定了最高上限的标准,同时对于没有收入、低收入的人群也给予了“照顾”。 按照相关的规定,误工费根据患者的个人收入状况相关的,然后根据误工的时间进行计算的。在医疗诉讼实践中经常看到,有些患者每月的收入很高。但是,法律在设定赔偿数额的时候,往往是“向下照顾的”,对高收入阶层实行“限制”的措施,防止赔偿数额过高。但是,对于收入比较低的患者,尤其是没有“固定工资收入”的,则按照社会平均的收入水平计算误工费。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我国的法律还是倾向于保护“弱者、穷人”的。 如果患者及其家属是按照社会平均收入水平计算的,不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明;如果在计算的赔偿数额上是使用的个人工资收入水平的,则应当向法庭提交你个人收入水平的证明,通常是单位给出具的工资收入的证明、工资单、完税证明等等! 为您推荐:医疗事故损害赔偿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07人已浏览
200人已浏览
910人已浏览
69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