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会但杀人有故意杀人义愤杀人防卫过当致人死亡过失杀人正当防卫只有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才判死刑立即执行...
杀人一定会判死刑吗,那不一定,比如犯罪时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就不会被判处死刑(包括死缓)。这个问题不能笼统回答,应该分情...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我国的死刑政策是:既保留死刑又坚持少杀。 ①死刑适用条件的限制:刑法48条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②死刑适用对象的限制:刑法49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和年满75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包括审判时和羁押时怀孕的妇女,也包括在审判时和羁押时流产的妇女。 ③死刑适用程序的限制:刑法48条2款,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④死刑执行制度的限制:刑法48条规定,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两年执行。缓刑期间有犯新罪并且是故意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才能判处死刑。 ⑤刑法分则的限制:(1)并不是所有的犯罪都规定了死刑(2)在规定死刑的犯罪中,都以情节特别严重,后果特别严重作为死刑的判决的条件。
故意杀人罪有死刑的刑罚,但实际量刑需要根据情节判定。一般可能会被判处死刑的情况有: 1、采用特别残忍手段杀人的; 2、多次故意杀人的,此处多次,指2次及以上; 3、残忍折磨被害人,以增加被害人痛苦杀人等情况。
判死刑是有条件的,不是说杀人了就会判死刑,这需要符合罪的构成要件。 死刑是剥夺人的生命的刑罚,是最严厉的刑罚。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的价值至高无上,没有任何价值能与生命的价值比较高低。死刑具有不可逆转性,一旦执行了死刑,则人死不能复生,没有任何办法可以挽救。我国目前还存在死刑这种刑罚,但是判决死刑是需谨慎的。 杀人是否判死刑需要从主体、主观条件、客体等等方面进行考虑。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96人已浏览
153人已浏览
249人已浏览
29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