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监狱服刑人员一般分为特严级普通级(也称普通级)。特严级标准是余刑大于总刑期的五分之四,已服刑期月平均减刑积分小于1分;2、严格控制级标准是余...
我国《刑法》第81条同时规定: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根据有关司法解释,“特殊情况”应包括如下情形:...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人民法院作出的刑事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在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第二百五十四条的规定将罪犯交付执行刑罚时,如果生效裁判中有财产性判项,人民法院应当将反映财产性判项执行、履行情况的有关材料一并随案移送刑罚执行机关。罪犯在服刑期间本人履行或者其亲属代为履行生效裁判中财产性判项的,应当及时向刑罚执行机关报告。刑罚执行机关报请减刑时应随案移送以上材料。 人民法院办理减刑、假释案件时,可以向原一审人民法院核实罪犯履行财产性判项的情况。原一审人民法院应当出具相关证明。 刑罚执行期间,负责办理减刑、假释案件的人民法院可以协助原一审人民法院执行生效裁判中的财产性判项。 本规定所称“老年罪犯”,是指报请减刑、假释时年满六十五周岁的罪犯。 本规定所称“患严重疾病罪犯”,是指因患有重病,久治不愈,而不能正常生活、学习、劳动的罪犯。 本规定所称“身体残疾罪犯”,是指因身体有肢体或者器官残缺、功能不全或者丧失功能,而基本丧失生活、学习、劳动能力的罪犯,但是罪犯犯罪后自伤致残的除外。 对刑罚执行机关提供的证明罪犯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有身体残疾的证明文件,人民法院应当审查,必要时可以委托有关单位重新诊断、鉴定。 本规定所称“判决执行之日”,是指罪犯实际送交刑罚执行机关之日。 本规定所称“减刑间隔时间”,是指前一次减刑裁定送达之日起至本次减刑报请之日止的期间。 本规定所称“财产性判项”是指判决罪犯承担的附带民事赔偿义务判项,以及追缴、责令退赔、罚金、没收财产等判项。
刑法第八十一条,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原判处有期徒刑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认真遵守监管规定,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无再犯罪危险的,可以假释。假释的法律程序是:1。强制劳动改造的监狱应当向当地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假释建议,并复制下列材料:1。罪犯的评估和评估表。2、罪犯的奖惩表。3、终审法院的判决和裁定。4、多年来减刑裁定的副本。5、罪犯确实有悔改或立功表现的具体材料。6、未成年人或残疾人(自残除外)的材料。无期徒刑假释建议书应当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局批准,然后提出假释建议。2、假释自裁定宣告之日起计算,考试期为完成的刑期,考试期一般不减刑。被判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自假释之日起执行。3、实际服刑期限超过十年的,必须在监狱中表现良好。
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的,可以申请假释,但暴力犯罪禁止假释。《刑法》第八十一条【适用条件】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27人已浏览
182人已浏览
3,053人已浏览
78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