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我找到的最高法院民事再审范本如下,再审申请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汉族,职业,住址,电话。 再审被申请人A: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汉族...
行政审判权是人民法院根据诉讼当事人的请求,并在双方当事人的参加下,依照诉讼程序居中审理,裁判行政争议的权力。行政审判权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首...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 1、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是指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平等地享有和行使诉讼权利以及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应当保障当事人平等地享有和行使诉讼权利。 2、同等与对等原则。同等原则,是指一国公民、组织在他国进行民事诉讼时,与他国公民、组织享有同等的诉讼权利和承担同等的诉讼义务。对等原则,是指一国法院在民事诉讼中对他国公民、组织的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他国法院对该国公民、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同样限制的原则。 3、调解原则,《》第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4、辩论原则,是指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有权就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在法院的主持下进行辩论,说明和论证自己主张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反驳对方当事人的意见和主张。 5、处分原则,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处置自己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诉讼权利。 6、检察监督原则,是指检察机关有权对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实施法律监督。 7、支持起诉原则,是指支持受害人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1)平等原则,这就是说,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司法上各民族一律平等,在适用法律上不允许有特权,不得有任何歧视。 (2)公开审判原则。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外,一律公开进行。 (3)辩护原则。被告人依法有权委托他人或由自己,在审判过程中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和材料证据进行辩解。 (4)合议制。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由审判员1—3人以及人民陪审员2—4人组成合议庭。审判上诉或抗诉案件,由审判员3—5人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由院长或者庭长指定审判员1人担任审判长,成员权利平等。 (5)回避制度。如果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对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关系不能公正审判,有权请求审判人员回避,审判人员是否回避,由院长决定。另一方面,如果审判人员认为自己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关系,需要回避时,报告院长决定。 (6)独立审判原则。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1。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是指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平等享有和行使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应当保障当事人平等享有和行使诉讼权利。二、同等对等原则。同等原则是指一国公民组织在其他国家进行民事诉讼时,享有与其他国家公民组织同等的诉讼权利,承担同等的诉讼义务。平等原则是指一国法院在民事诉讼中限制其他国家公民组织的诉讼权利,其他国家法院也限制其公民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3、法院调解原则,《民事诉讼法》第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按照自愿、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4、辩论原则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在法院的主持下,就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论,说明和论证自己主张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反驳对方的意见和主张。5、处分原则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处分其民事权利和民事诉讼权利。6、检察监督原则是指检察机关有权对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进行法律监督。7、支持起诉原则是指支持受害人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91人已浏览
177人已浏览
274人已浏览
51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