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根据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应从以下:合同主体是否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是否真实;合同内容是否合法,不违反公共秩序和良好习俗。...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确认合同效力,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予以审查:(1)审查合同主体是否合格;(2)审查合同内容是否合法;(3)审查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4)审查合同是否履行了法定的审批手续。
合同的生效,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只有满足一定的要求,合同的效力才能够实现。具体地,根据《合同法》(自2021年1月1日起废止)的规定,合同的生效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合同法》(自2021年1月1日起废止)第9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一般不能自己订立合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只能订立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合同; 2.意思表示真实 所谓表示行为,是指行为人将其内在意思以一定的方式表示于外部,并足以为外界所客观理解的要素。意思表示真实要求表示行为应当与效果意思相一致。意思表示真实是合同生效的重要要件。 3.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就在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符合法律的规定。 4.合同必须具备法律所要求的形式 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取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规定用特定形式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
合同怎么具有法律效力就要看签定协议的内容是否违反法律、法规,更不能违背常识和社会公德,其次,签订协议的人必须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第三,签订协议内容必须是真实意思的表示(意识不清、强迫等状态下签订的协议是无效的),最后,签订协议必须签名或者按手印,还要写清楚必要的信息,如签订时间、生效和解除的条件等。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05人已浏览
96人已浏览
115人已浏览
9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