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从主观上区别故意杀人和过失杀人:故意杀人,即主观上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后果或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后果,而放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过失致人死亡的,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依法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应赔偿多少金额要看死者家属因此而造成的实际损失。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的规定,死者家属可以主张的赔偿项目主要是: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家属误工费、丧葬费等费用。 当然,如果是由双方自行协商达成协议的,则赔偿金额或项目不可不受上述规定的限制。 《刑法》 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一百五十五条对附带民事诉讼作出判决,应当根据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失,结合案件具体情况,确定被告人应当赔偿的数额。 犯罪行为造成被害人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付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被害人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等费用;造成被害人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等费用。
故意杀人罪和过失杀人罪的判断: 1、故意杀人罪是对死亡的结果持希望或者放任的态度;过失致人死亡罪对结果发生持否定的态度; 2、量刑上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主观上是否有杀人的故意,故意杀人,即主观上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后果(直接故意)或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后果,而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间接故意)。过失杀人,即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会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后果而没有预见到,造成被害人死亡(疏忽大意的过失)或是已经预见但是轻信能够避免,而造成被害人死亡(过于自信的过失)。要注意区分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不同。 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