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协议人:甲方,(男方)姓名出生年月日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协议人:乙方,(女方)姓名出生年月日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甲乙双方有非婚生...
应该写明放弃抚养权。 1、监护权从法理上区分,属于亲属法中的身份权, 但是,监护制度更强调的是国家对个人的强制性和个人对家庭和社会利益的服从...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非婚生子女的抚养协议书是依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甲乙双方经充分协商,就双方非婚生子女的抚养权事宜自愿达成如下协议,双方愿意共同遵照执行此非婚生子女抚养协议,对于未成年的权益维护以及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自己应该积极的践行。甲方:xxx,性别:男民族:汉族身份证:*****住址:***********乙方:xxx,性别:女民族:汉族身份证:*****住址:**********甲乙双方经充分协商,就双方非婚生子女的抚养权事宜自愿达成如下协议,双方愿意共同遵照执行此非婚生子女抚养协议:一、双方一致同意xx(非婚生)的抚养权和监督权归乙方。二、甲乙双方自愿选择以下方式支付子女xx的抚养费、生活费、医疗费和其他费用,甲方于本协议生效之日一次性支付孩子的抚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总计人民币***元,支付截止日期为非婚生子女年满十八周岁。三、甲乙双方同意:对子女在未成年期间造成第三人人身或财产损害的赔偿,由乙方承担赔偿责任。四、甲方对子女享有探望权,乙方无正当理由不可剥夺甲方对孩子的探望权,也不得剥夺孩子对甲方的探望权。五、甲方付清约定费用后跟乙方以及子女的抚养、教育、上报户口等再无任何关系,也无须承担子女的任何费用,乙方不得再以任何理由要求甲方支付任何费用。若乙方违约,则乙方返还甲方已经支付的所有费用,同时终止对子女的抚养权。六、在乙方承担对孩子的抚养教育期间,对孩子的抚养及教育等方面有不良影响或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甲方有权对孩子进行抚养和教育,乙方必须返还甲方所支付的对孩子的抚养费、医疗费、教育费等相关费用。七、本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甲方:乙方:协议签订日期:年月日对于当事人来说,如果自己的经济能力确实存在问题,但是对于细节的处理自己可以按照有关的规定进行权益的放弃,但是对于自己的抚养费,自己还要依据自己的实际能力进行支付,这样对于自己的权益维护才会有着关键的作用,所以自己应该积极的践行。
请问各位律师,以下协议书民政局是否能通过期待着各位回复 协议人双方于1985年月日在某人民政府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因双方性格不合,无法共同生活,夫妻感情已完全破裂,现双方就自愿离婚一事达成如下协议: 一.女方与男方经协商,同意解除婚姻关系。 二.离婚后,以下诸项事宜按照本协议解决。 (一).关于未成年孩子的抚养: (1)女方男方双方对未成年孩子均具有监护权,并均承担对孩子的抚养义务。 (2)孩子目前暂由女方抚养,其主要负责孩子日常生活的照料及学习方面的指导等,男方拥有随时探望孩子的权利,未成年孩子在遇到有关的健康及教育等重大问题时,女方应在与男方商量之后做出决定。 (3)未成年孩子所需各项费用由女方、男方双方共同负担,其中: A.男方每月应支付人民币1000元做为孩子的抚养费,在办理离婚手续之后的第二个月起每月的月底之前付清,直到孩子18岁止,18周岁之后的有关费用双方日后重新协商。 B.关于未成年孩子健康(如大病住院等)、升学、大学学费以及出国留学的相关费用应由女方、男方双方平均负担。 (4)如果女方(或男方)再婚,孩子的抚养问题需重新协商。 (二).关于共同财产的处理: (1)现有共同房产一处为女方、男方双方共同财产,其价值约为人民币215,776万,经协商双方同意按以下分割方式:女方拥有该房的所有权,并同意在办理此离婚手续之后一次付清(一周内)给男方人民币壹拾伍万(150,000)元整。 (2)该房内的其它物品,根据个人需要协商办理其拥有权。 (3)女方、男方双方名下的存款均归属其各方。 三.夫妻双方无共同债权及债务。 本协议一式叁份,双方各执一份,婚姻登记机关存档一份,在双方签字,并经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相应手续后生效。 当事人女方(居民身份号码:)签字: )签字:
首先要明确双方是自愿的结果,其次要尽可能细化监护权和探视权。要明确孩子的抚养权属于谁,抚养费支付给谁,现金还是转账到约定的账户,多久支付一次,每次支付多少费用,双方约定的事项如何调整抚养费金额。还应明确探视权的相关问题,如探视时间、频率、探视时间、探视地点等。做这些细化协议的好处是可能对抗性强的双方都有章可循,避免新的纠纷。在此提醒准备放弃监护权的一方,一定要慎重考虑再做决定,因为监护权一旦确定对方没有丧失监护能力或继续监护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监护权就不会轻易变更。在离婚协商阶段,许多女性为了快速离婚,选择放弃监护权。结果离婚后很快就后悔了,一次又一次的诉讼改变了监护权,不仅给自己和对方增加了不必要的诉讼,也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正常生活和心理健康。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641人已浏览
626人已浏览
303人已浏览
24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