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完全不履行 完全不履行是指股东根本未出资,具体又可分为拒绝出资、不能出资、虚假出资、抽逃出资。 (1)拒绝出资,是指股东在设立协议或认股...
1、完全不履行 完全不履行是指股东根本未出资,具体又可分为拒绝出资、不能出资、虚假出资、抽逃出资。 (1)拒绝出资,是指股东在设立协议或认股...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出资是指股东(包括发起人和认股人)在公司设立或者增加资本时,为取得股权或股份,根据协议的约定以及法律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向公司交付财产或履行其他给付义务。股东违反出资义务,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股东违反出资义务的表现形式有完全不履行、未完全履行以及不适当履行三种形式。 1.完全不履行是指股东根本未出资具体又可分为拒绝出资、不能出资、虚假出资、抽逃出资。 2.未完全履行,又称为未足额履行,是指股东只履行了部分出资义务。 3.不适当履行是指出资的时间、形式或手续不符合规定,包括迟延出资、瑕疵出资。
现实中许多公司会出现股东违反出资义务的情形,如果股东违反了出资义务,在公司成立后因资金不足而影响正常经营活动,从而给公司造成损失。面对这种情况,提出以下几个建议,维护公司及其他几个股东的合法权益。 一是对于未出资的股东,公司全面出资的股东有权提起诉讼,要求该股东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同时按照公司章程或出资协议承担违约责任。《公司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股东不按照前款规定缴纳出资的,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当向已经按期足额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公司法》解释三第十三条规定“股东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公司或者其他股东请求其向公司依法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因此,遇到公司未履行出资义务的情形,建议您向法院提起诉讼追求该股东的出资义务及违约责任。 二是股权转让,由受让股权的股东履行出资义务。未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不能退股。根据法律规定,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但是其可以转让股权。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根据《公司法》解释三第十九条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即转让股权,受让人对此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公司请求该股东履行出资义务、受让人对此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因此,在未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股权转让后,由受让股权的股东履行出资义务。 三是公司作减资处理,未出资到位的股东按减资后的注册资本计算其应缴纳的出资。公司减资必须履行相应的程序: (一)召开股东会,按公司章程规定进行表决通过,若公司章程对此通过比例无特殊规定的,则按照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 (二)减资决议作出后十日内通知债权人,三十日内报纸上公告; (三)公司内部要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 (四)向债权人清偿债务或提供担保; (五)修改公司章程并变更工商登记。
导读:股东违反出资义务的情况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种: 1、完全不履行完全不履行是指股东根本未出资,具体又可分为拒绝出资、不能出资、虚假出资、抽逃出资。 (1)拒绝出资,是指股东在设立协议或认股协议成立且生效后拒绝 股东违反出资义务的情况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种: 1、完全不履行完全不履行是指股东根本未出资,具体又可分为拒绝出资、不能出资、虚假出资、抽逃出资。 (1)拒绝出资,是指股东在设立协议或认股协议成立且生效后拒绝按规定出资; (2)不能出资,是指因股东客观条件的 股东违反出资义务的情况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种: 1、完全不履行 完全不履行是指股东根本未出资,具体又可分为拒绝出资、不能出资、虚假出资、抽逃出资。 (1)拒绝出资,是指股东在设立协议或认股协议成立且生效后拒绝按规定出资; (2)不能出资,是指因股东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不能履行出资义务,如出资的非专利技术在出资前泄密,出资的房地产在办理财产权移转手续前毁损或灭失; (3)虚假出资,是指宣称其已经出资而事实上并未出资,其性质为欺诈行为,如以无实际货币的虚假银行进帐单,对帐单或者以虚假的实物投资手续骗取验资报告和公司登记; (4)抽逃出资,是指在公司成立后或资本验资之后,将缴纳的出资抽回,其性质亦属欺诈。 2、未完全履行 是指股东只履行了部分出资义务,未按规定数额足额交付,包括货币出资的不足,出资的实物、工业产权等非货币出资的价值显著低于章程所确定的价额等。 3、不适当履行 是指出资的时间、形式或手续不符合规定,包括迟延出资、瑕疵出资。 (1)迟延出资是指股东不按规定的期限交付出资或办理实物等财产权的转移手续。 (2)瑕疵出资是指股东交付的非货币出资的财产存在权利或物的瑕疵,如所缴纳的财产存在着第三人的合法权利或不符合约定的质量标准等。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7人已浏览
145人已浏览
138人已浏览
16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