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冒名顶替纠纷属于的罪名有涉及到伪证罪以及包庇罪两种罪名。《刑法》第三百零五条规定的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
让他人名义顶替工作的,涉嫌诈骗罪,需要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认定诈骗罪之后要考虑欺诈行为,需要满足两个构成要件,一个是虚构事实,一个是隐瞒真相...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冒名顶替罪是什么违法行为 冒名顶替罪是《刑法》修正案新增的罪名,指的是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学历教育入学资格、公务员录用资格、就业安置待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组织、指使他人实施前款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冒名顶替罪的首次入刑,进一步维护了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 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之二 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学历教育入学资格、公务员录用资格、就业安置待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组织、指使他人实施前款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国家工作人员有前两款行为,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我国刑法中并无冒名顶替罪这一罪名。 冒名顶罪案件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作假证包庇犯罪分子,其目的是帮助犯罪分子逃避法律制裁,这类案件只按包庇罪定罪处罚,如果是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冒名顶罪,则定伪证罪;如果是一般主体,则定包庇罪。 如果是伪证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是包庇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要看冒名顶替做了什么事,如果所作的事不违法,那么只构成侵犯姓名权;如果所做的事违法,则按行为以真实身份承担法律后果;如果冒他人之名是为了侵占他人的合法财产权益或其他合法权益,则以侵犯被冒名之人的权利承担侵权责任。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8人已浏览
266人已浏览
25人已浏览
11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