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保证书要想在法律上有效,就必须在各个细分的要素上符合法律要求,接下来具体说明: 1、民事主体。签署保证书必须是正常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完全自愿情...
保证书要想在法律上有效,就必须在各个细分的要素上符合法律要求,接下来具体说明: 1、民事主体。签署保证书必须是正常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完全自愿情...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保证书中关于该方存在过错行为的记载,可以作为另一方主张感情破裂和对方存在过错的直接证据,在离婚诉讼中具有重要的证明效力。如果这种过错符合《婚姻法》46条规定的“重婚”、“同居”、“家庭暴力”和“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情形的,无过错方还可以请求损害赔偿。保证书关于离婚时“放弃财产”的承诺,或者对将来离婚时双方如何财产分割作出的单方保证,如果内容明确,应当视为婚内的财产约定,符合婚姻法第19条的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因此,这部分关于离婚财产处分的承诺,应当具有法律效力,在离婚诉讼中应当予以认定。保证书关于离婚时“自愿放弃孩子抚养权”的内容,在法律效力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婚姻关系不是《合同法》讲的合同关系,因此还是要在《婚姻法》的框架下来看待。虽然,这种约定或承诺并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但因为《婚姻法》并未赋予婚姻当事人在离婚诉讼之外的其他阶段可以对离婚后子女抚养权进行协商或作出单方承诺的权利,就像虽然双方签订了离婚协议,但未到民政部门办理离婚登记,在离婚诉讼中该协议依然不具有法律效力一样。但是,该保证书关于过错方所犯过错的记载,和放弃孩子抚养权的承诺,可以作为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时决定孩子抚养权归属的重要参考因素。
(1)保证书能证明你丈夫有了“外遇”,离婚时可主张多分财产,这是有法律依据的;(2)至于保证书上放弃财产的保证属承诺性质,对方若反悔,放弃财产的承诺法院可能不予认定,因保证书究其实质是保证以后不再重犯某类行为,现附加财产就超出保证书实质范围,况且法律并无就保证书性质作出明确规定;(3)保证书有精神强制作用,类似于法律上规定的胁迫,胁迫行为是无效的。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符合以下条件的安全承诺书有法律效力: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第五百零六条规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 (一)造成对方人身损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08人已浏览
163人已浏览
176人已浏览
13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