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如实确实不知情,不是犯罪;包括没有共同犯罪故意与行为。 2、但是,在辩护过程中,“不知情”是一个辩护观点,但必须有理有据,只是说“不知情...
不可以知道。因为,最终如何判决--是否能得到一个好的处理结果,要看是否能找到“所有”对被告人有利的事实和情节、并向办案机关简明、扼要、有理、...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交通肇事逃逸要从两方面来定义,首先,主观方面要在事故发生后有逃离现场的故意,另外就是客观方面已经离开了现场。主观方面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肇事人明知发生了事故,如果肇事人,则不具备主观逃离现场的条件。而客观方面还包括几种情况,即使肇事人履行了抢救义务,将伤者送到了医院之后离开,以及没有逃离现场而是在现场附近藏匿,同样也算逃逸。如网友对事故发生并不知情是可不算逃逸的,但需要相关证据去佐证,认定难度很大。
不能当刑事诉讼辩护人有: 1、被宣告缓刑和刑罚尚未执行完毕的人; 2、依法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人; 3、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人; 4、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的现职人员; 5、本院的人民陪审员。
根据法律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涉嫌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要根据具体情节追究刑事责任。在本罪中犯罪嫌疑人是否“明知”是区分罪与非罪的前提条件。对于不知情的而予以转移赃物的,不构成本罪。一、《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5年6月1日起施行)为依法惩治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犯罪活动,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结合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工作实际,现就审理此类案件具体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定罪处罚:(一)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第三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一)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总额达到十万元以上的;(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十次以上,或者三次以上且价值总额达到五万元以上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81人已浏览
737人已浏览
2,788人已浏览
9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