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个人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不是单位犯罪,而是个人犯罪,这种情况下,只能对实施犯罪活动的个人定罪处罚,而不能处...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就是对单位犯罪负有直接责任的单位领导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应是明知所实施的行为是单位犯罪仍积极实施的单位内部非领导成员。对...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单位一个主体犯罪不属于共同犯罪,单位与其他主体一起则属于共同犯罪。 根据《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相关延伸】 问:共同犯罪的要件是什么? 答:共同犯罪的要件是:1、客观方面表现为各共同犯罪人所实施的行为;2、主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3、主体条件是两人以上。这里的“人”是指符合刑法规定的作为犯罪主体条件的人,不仅包括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也包括法人、单位等法律拟制的人。
单位犯罪和个人犯罪的认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是否是为了单位的利益,是否由单位的决策机构决定。单位决策机构产生单位意志,指挥单位行为的实施。任何单位成员在单位业务活动中根据决策机构的决定实施的行为,都应视为单位行为。单位犯罪的具体程序性,即符合单位决策程序,是与自然人盗用单位名称或擅自以单位名义犯罪不同的重要特征。因此,未经单位决策机构批准、同意或认可,单位内部成员的犯罪行为一般只能认定为自然人犯罪。同时,根据决策机构的决定实施的行为必须是单位的利益。在单位犯罪中,犯罪后的违法收入通常归单位所有,即犯罪行为产生的非法收入,受益者是单位或单位的大多数员工。在自然人犯罪中,犯罪后的违法所得多为自然人个人所有。若不是为了单位利益,而是为了谋取个人利益,则不应按单位犯罪处理。2、是否以单位名义。行为以单位名义实施是认定单位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并不是所有以单位名义实施的犯罪都是单位犯罪。以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依照刑法关于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因此,打着单位的幌子,以单位的名义,为个人谋取利益的违法行为,当然不能认定为单位犯罪。3、行为是否在单位成员的职务活动范围内,或者与单位的业务活动有关。单位只对其在业务范围内或与业务相关的活动范围内的行为负责。如果行为与单位业务无关,单位不应承担刑事责任。当然,单位的行为不限于登记机关批准的经营范围,也可以超出登记的经营范围。只要与单位的经营活动或人格有关,也可视为单位的行为。但是,如果与单位的业务活动没有实质性的关系,一般不应视为单位行为。
单位犯罪不属于共同犯罪,二者是不同范畴的概念。 单位犯罪指的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通俗点说就是对于某些罪的实施主体,刑法的规定比较特殊,不但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而共同犯罪指的是二人以上共同实施故意犯罪的行为。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2人已浏览
132人已浏览
846人已浏览
70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