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5条规定,以下几类人可以办理取保候审: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取保候审期间的注意事项有: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居住的市、县;地址、工作单位、联系方式发生变更的,应当在24小时内向执行机关报告;传讯时及...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可以申请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是: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3、依法应当逮捕,但因患有严重疾病,或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不宜逮捕的;4、对已被依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经过讯问、审查,认为需要逮捕但证据不足的;5、已被逮捕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法定的侦查羁押、审查起诉、一审、二审期限内不能结案,采取取保候审方法没有社会危害性的;6、对持有有效护照或者其它有效出境证件,可能出境逃避侦查,但不需要逮捕的犯罪嫌疑人;7、提请批准逮捕后,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需要复议、复核的;8、移送起诉后,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需要复议、复核的;以上可以比对参考看看是否可以申请
1、非暴力犯罪的。与暴力犯罪相比,盗窃、抢劫、欺诈等非暴力犯罪案件在等待审查时更容易。2、有严重疾病,严重危及生命健康。在司法实践中,如果以此理由申请保证审查,只有危害生命健康的情况下批准保证审查。3、怀孕的妇女。4、认罪的人。不承认罪行,一般很难等待审查。5、财产案件,退还赃物,积极支付罚款。6、人身损害事件,积极赔偿受害者,赢得受害者的理解。7、有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实践中90%以上审判时等待审判的被告人可能会被判缓刑,缓刑的前提是拘留.3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在审判期间进行了保释审查,判决时因不能缓期执行而被判处3年以上的实刑,之后被监禁的话,被告人就不能理解法律。对法律不知道的恐惧和对法律没有法律的迷惑也不利于改造。因此,在司法实践中,有可能被判处3年以上徒刑,也很难等待审查。
刑事案件中哪些人可以办理取保候审,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0、65、69、74、75条,最高人民法院《解释》第66条,最高人民检察院《规则》第37条,公安部《规定》第63条等的规定,取保候审适用于以下情形: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应当逮捕但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未满1周岁婴儿的妇女。 4.对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需要逮捕而证据尚不符合逮捕条件的。 5.提请批准逮捕后,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需要复议、复核的。 6.移送起诉后,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需要复议复核的。 7.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羁押的案件,不能在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侦查、审查起诉、一审和二审期限内办结,需要继续侦查、审查起诉或审判的。 8.持有有效护照和其他有效出入境证件,可能出境逃避侦查,但不需要逮捕的。对于取保候审的适用对象除了上述法律规定以外,最高人民检察院《规则》和公安部《规定》还对不能适用取保候审的情形作了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规则》第38条规定:对于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嫌疑人,以及其他犯罪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的犯罪嫌疑人不得取保候审。公安部《规定》第64条规定:对累犯、犯罪集团的主犯,以自伤、自残办法逃避侦查的犯罪嫌疑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暴力犯罪,以及其他严重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不得取保候审。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8人已浏览
149人已浏览
133人已浏览
33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