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在民事诉讼中,义务人拒绝履行义务的,权利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当事人必须履行具有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和裁...
法院调解,指在人民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对双方当事人就争议的实体权利,义务自愿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活动。诉讼中的调解是人民法院和当事人...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当事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应当在六个月内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否则申请人有权向上级法院申请执行。法院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后,具体什么时间可以执行完毕,法律并没有强制性要求,快的一俩个月就可以执行完,慢的有好几年都无法执行的。对于有证据证明受理执行法院故意拖延的,可以向上级法院申请提级执行,需要向上级法院提交能证明已经申请执行超过6个月的证据和被执行人明显有可供执行的财产的证据。对方如果有可执行财产,法院会强制执行,由不得对方不给,如果对方有拒绝执行、转移、藏匿财产的行为,法院可以对其采取司法拘留。如果对方确无财产可供执行,法院会裁定中止执行,待其有偿还能力后,申请人可以申请恢复执行
强制执行时,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自己义务部分的财产。 1、人民法院有权向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情况,有权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 2、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 3、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 在采取后两项措施时,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 不履行法院已生效的判决、裁定,不仅仅只是一个强制执行的问题。按照我国法律规定,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的,可以予以15日以下的拘留;情节严重的,还会构成犯罪,要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法院可以准予被执行人延期执行。法院判决后,负有履行义务的一方有能力而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的,会被拘留或者罚款,情况严重的还构成拒不执行判决罪。如果被执行人确实没有履行能力,只能延期执行。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18人已浏览
152人已浏览
148人已浏览
25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