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发生下列情况时,医疗事故的诉讼时效中断:1、权利人提起诉讼2、权利人申请仲裁3、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4、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根据《民法...
《民法典》颁布实施以前发生的医疗纠纷诉讼时效只有1年,《民法典》颁布实施以后的诉讼时效是3年。如果单纯提起民事赔偿诉讼,直接到医疗机构所在地...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短期时效。短期时效指诉讼时效不满两年的时效。 (2)长期诉讼时效。长期诉讼时效是指诉讼时效在两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诉讼时效。 (3)最长诉讼时效。最长诉讼时效为二十年。 综上所述,法律规定医疗事故赔偿的项目不仅包括就诊期间的所有医疗费,如果患者在医疗事故中死亡的,那么还应当向其家属赔偿丧葬费等费用,还要承担被扶养人的生活费用。希望大家通过阅读以后可以更加清楚了解“医疗事故赔偿标准的法律规定”。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ask.com小编。
医疗事故争议一般都涉及患者身体受到伤害的情况,因而诉讼时效应适用特殊诉讼时效的规定,即为一年,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算。应当知道是指按照正常情况能够推定权利人已经知道,而不管权利人是否真正知道。 另外,根据法律的规定,还存在着诉讼实习中断的情况。所谓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因为某种法定事由的发生使原来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中断时效的事由消失之后,诉讼时效重新计算。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根据法律规定有如下情形:(1)权利人起诉。向法院提起诉讼是权利人主张权利的最有效、最典型的方式,起诉是诉讼时效中断的一个重要原因,不仅向法院起诉可以导致诉讼时效中断,向卫生行政部门等医疗事故处理机关申请也能导致诉讼时效的中断;(2)权利人直接向义务人提出请求,要求其履行义务,这也是实践中比较普遍的诉讼时效中断的原因之一;(3)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义务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向权利人表示同意履行,也可以中断诉讼实效的进行。 不是鉴定结果下来一年后就不能起诉了。
医疗事故纠纷属于人身损害赔偿,诉讼时效为一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20人已浏览
150人已浏览
402人已浏览
24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