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故意有直接与间接之分。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是的,可以为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结果,而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故意伤害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故意的内容不一样,一个是认识因素,一个是意志因素。 1、认识因素,间接故意杀人在于明知可能导致死亡,而故意伤害致死则不是,行为人只明知其行为将导致身体伤害,即行为人并未认识到其行为可能会导致被害人死亡; 2、意志因素,间接故意杀人在于放任死亡结果,即对死亡结果是否发生持漠不关心的态度,而故意伤害致死则不是,行为人并不追求或放任死亡结果,即死亡结果的发生是违背行为人意志的; 3、进而可以得出,故意伤害致死中,行为人对死亡结果只能是过失,而不能是故意,如果是故意,即追求死亡结果的发生,那么就可能成立故意杀人罪。
(1)认识因素有所不同,直接故意包括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两种情况,间接故意只有明知可能一种情形; (2)对危害结果发生的意志因素明显不同。间接故意是放任结果发生,即听之任之、满不在乎,容认、同意危害结果的发生;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是希望结果发生或明知道必然发生的情况下放任结果发生。 (3)特定危害结果发生与否,对两种故意及其支配之下的行为定罪的意义也不同; (4)直接故意的主观恶性大于间接故意。故意杀人的动机是多种多样和错综复杂的。常见的如报复、图财、奸情、拒捕、义愤、气愤、失恋、流氓动机等。动机可以反映杀人者主观恶性的不同程度,对正确量刑有重要意义。
间接故意犯罪其有以下几种解释:一,是明知其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二,是明知其行为可能会发生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三,是明知其行为可能引起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有意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因此,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换而言之,预见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而加以放任,就是间接故意。 犯罪的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同属犯罪故意的范畴。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从认识因素上看,二者都明确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从意志因素上看,二者都不排斥危害结果的发生。 二者不同之处在于: ( 1)从认识因素上看,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必然发生或可能发生;而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 ( 2)从意志因素上看,直接故意是希望即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而间接故意是放任结果发生。有观点认为,明知结果的必然发生而持放任态度时,也应属于间接故意。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22人已浏览
172人已浏览
100人已浏览
19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