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对于被人民法院判处缓刑的情形,如果上诉被变更为实刑的,属于加重刑罚的情形。另外,人民检察院抗诉或者自诉人上诉的案件,不属于上诉不加刑的范围。...
首先关于一审和二审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对一起案件第一次下达判决的就是一审,而对于一审的判决有异议的话就可以提起上诉进行二审,二审中可以推翻一审...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法院的判决一经做出就具有拘束力,这个拘束力不仅仅针对当事人也针对法院本身,对自己的判决如果没有发现实质性的错误是不能私自改判的。所以单纯地没有缴纳罚金是不会撤销缓刑的,除非检察院抗诉或者判决本身出现错误,或者是在考验期内又故意犯有期徒刑以上的罪或者严重违反行政法规。否则是不会改判的,如果不交罚金,有钱的话法院会强制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
首先关于一审和二审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对一起案件第一次下达判决的就是一审,而对于一审的判决有异议的话就可以提起上诉进行二审,二审中可以推翻一审的判决重新宣判,也可以继续维持一审的判决不变。也就是说如果某案件在一审中判了实刑,在二审中重新审判后还是有可能改判成缓刑的。 然后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判缓刑的条件有哪些?根据国家刑法规定,判处拘役(时间大于一个月小于六个月,数罪并罚不能长于一年)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对象可以适用缓刑;另外如果刑罚对象有了明确的悔改现象,即使不被关押也不会再对社会造成危害,那么也可以适用缓刑;但必须注意的是,对于犯罪一次以上受到处罚后继续犯罪的相关累犯,就算符合刑期条件,也不能适用缓刑。 所以总结来说,一审实刑能不能改判缓刑呢?答案是有可能的,但是能不能改判成功是要结合案件情况和犯人情况来决定的。国家设立缓刑机制是给犯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所以如果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较轻、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较小,并且本人已经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悔改表现,那么实刑改判缓刑是有很大可能的。但如果如果是性质非常恶劣的案件、犯罪手段残忍并对社会造成了较大的危害,那么实刑改判缓刑是不可能的。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犯罪分子在缓刑的考验期间需要注意遵守法律法规、在规定时间内到有关部门报道、或者去外地前要及时报告等。 根据国家刑法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在原判决的基础上不少于两个月但不长于一年;而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在原判决的基础上不少于一年但不长于五年。另外,缓刑的考验期限是从判决生效那天开始算起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086人已浏览
241人已浏览
359人已浏览
34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