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实行犯中犯罪中止的条件为: 1、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 2、或者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3、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
(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 (二)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 (三)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包括: 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 2、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 3、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 4、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
犯罪中止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 2、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 (1)中止行为是停止犯罪的行为,是使正在进行的犯罪中断的行为。 (2)中止行为既可以作为的形式实施,也可以不作为的形式实施。 (3)中止行为以不发生犯罪结果为成立条件,但这种结果,是行为人主观追求的和行为所必然导致的结果。 3、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这里的犯罪过程,包括预备犯罪的过程、实行犯罪的过程与犯罪结果发生的过程。不在这些过程之内实施的行为,不属于犯罪中止行为。 4、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 《刑法》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一) 行为人主观上有中止犯罪的决心。行为人客观上可以继续犯罪,实现犯罪结果,自动选择不继续犯罪或者不追求犯罪结果。首先,行为人明确认识到自己可以继续犯罪或者实现犯罪结果;其次,中止行为的实施是行为人自动做出的选择;第三,中止犯罪的决心必须是完整的、无条件的、彻底的,而不是部分的、有条件的或暂时的。中止犯罪的主观原因有的害怕受到惩罚;有的因为别人的劝说而改变了原来的犯罪意图;有的良心发现,悔悟,改变了自己的犯罪意图;有的出于对受害者的怜悯,转而防止犯罪结果的出现。中止犯罪的主观原因不影响中止犯罪的成立。(二)行为人客观实施了中止犯罪。第一,中止行为是停止犯罪的行为,是使正在进行的行为。第二,中止犯罪的过程是不可避免的,也不能以作为的形式实施。(三)犯罪的过程中止犯罪的结果,不能以实施。(4)中止犯罪必须有效地停止犯罪行为或有效地避免有害结果。《刑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中止犯不造成损害的,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减轻处罚。根据本款的规定,中止犯的处罚为:(1)未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免除处罚;(2)对已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减轻处罚。特别提示中止犯罪与未遂犯罪的区别:中止犯罪是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预防犯罪结果的发生,未遂犯罪是由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停止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8人已浏览
489人已浏览
299人已浏览
17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