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有人在朋友圈诽谤侵犯名誉权如何取证比较好?如果协商不成,可以直接报警处理,情节较轻的,由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处以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
按照2013年9月10日生效的“两高”《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不构成诽谤罪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在朋友圈损坏名誉算侵权。 构成在朋友圈侵害名誉权的,要满足以下几个要件: 1、被侵权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 要证明侵权人确实在朋友圈发表了侮辱诽谤的内容,对被侵权人造成了名誉损害。 2、侵权人的行为违法。 只要侵权人采用了侮辱,诽谤等方式对他人的名誉进行了损害,就是违法行为。 3、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违法行为和损害后果之间,必须是一种因果关系。否则,不能构成侵权。 4、侵权人主观上有过错。 侵权人有过错是构成侵犯名誉权的主观要件,包括故意和过失,都构成侵权。
构成名誉侵权须在主客观方面具备以下要件: (一)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只有在行为人所实施的侮辱(体现为以不当的言词评价、贬低和毁损相对人的人格,不涉及“事实”的真实性问题)、诽谤(体现为披露、散布虚假事实)、披露其隐私权(体现为披露、散布法律所保护的他人私生活信息)等行为影响到社会公众对受害人的评价时,才能构成对名誉权的侵害。作为认定毁损名誉的依据,侵权人仅仅只针对被侵权人,而未传播给第三人,并不构成法律上的公开,行为只有公开进行,向第三人散布,才能表明侵权人的行为已经产生了社会影响,被侵权人的名誉受到损害。 (二)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从法理上讲,对于公众人物提起的名誉侵权之诉,在主观过错方面的考察,应当以行为人是否具有实际恶意为标准,没有实际恶意的行为,即使确实损害了公众人物的名誉,也不应认定为侵权。
1、属于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法律规定为侵犯了个人的《名誉权》;2、如果捏造或者夸大事实,侮辱诽谤当事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犯罪,“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的;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的等等情况。”;3、如果有人在未授权的前提下,把他人发过的短信内容发布到公共网络媒体上,侵犯了个人的《名誉权》,可以起诉,法律会判定“停止侵权、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失。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43人已浏览
147人已浏览
181人已浏览
1,50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