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法院挪用公款一般会开除公职,但需要看具体的情节。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
法院挪用公款一般会开除公职,但需要看具体的情节。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年5月9日施行)的规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以五千元至一万元为起点;挪用公款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或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超过三个月未还的,以一万元至三万元为起点。如果挪用公款未达到以上标准的,一般可不认为构成犯罪。
挪而未用符合条件的构成挪用公款罪。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 首先,从犯罪客体方面来讲,认定是否构成挪用公款罪,关键并不在于其是否实际使用了该公款,而在于公款的所有权中的使用权和占有权是否受到了侵犯。虽然没有实际使用,但是该公款已经脱离了单位的实际控制,单位对该公款的占有权和使用权实际上已经受到了侵犯,对挪用公款罪的客体的侵犯已经完成。 其次,正确认定持有公款行为的性质,应当从挪用公款罪的“挪”和“用”相互关系中具体分析。“挪”和“用”二者之间存在有主次之分,其中“挪”是主行为,“用”是从行为。因为公款被挪出单位后,对公款的所有者而言,该公款已经被使用,“挪”本身已经包含有归个人使用的内容,此时公款处于行为人的实际控制之下,单位根本就没有实际使用的可能;对行为人而言,将公款从单位挪出后,实际上已经占有、支配了该公款,其对公款的使用行为已经完成,所存在的差异只是是否按照自己原有的目的和预订的用途进行使用而已。即使没有按照原来的目的和预订的用途使用公款,其挪后的“持有”状态本身就是使用的一种方式。 最后,我国《刑法》依据不同的使用方式具有不同的社会危害性,规定了挪用公款罪三种使用方式的不同构成要件,但并不能因此表明“用”就是主行为。三种使用方式中,“归个人使用”是最基本的使用方式,除了“非法活动”和“营利活动”以外的所有使用方式,都属于一般的“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方式。因此,挪出公款以后,虽然没有按照预定用途使用该公款,但是其“一直持有”这种使用方法已经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如果再具备“数额较大”和“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条件,就构成了挪用公款罪。
挪用公款发现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以开除。《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罚暂行规定》第二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反法律、纪律的,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依照本规定予以处罚。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依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二十七条,党组织在纪律审查中发现党员涉嫌贪污贿赂、玩忽职守等刑法行为的,应当撤销党内职务,留党检查或者开除党籍。第二十八条党组织在纪律审查中发现党员有刑法规定的行为,不涉及犯罪但必须追究党纪律责任的,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警告,直至开除党籍。党员涉嫌追究党纪律的,应当及时移送有关纪律处分或者建议。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42人已浏览
103人已浏览
116人已浏览
39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