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明确规定某些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应按照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或以其他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 1.交通肇事致人重伤,明知伤者如不及时抢救必然有死...
道路交通安全法(2011修正)第九十九条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驾驶员交通肇事逃逸构成犯罪,涉嫌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应处以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以7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处罚。
交通事故逃逸罪的构成(1)行为人的交通事故行为必须达到重伤、死亡或公私财产重大损失的程度这是认定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前提和基础。若行为人未造成上述严重后果而逃逸,则不应认定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只能从重情节考虑治安处罚。(2)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知道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行为人未意识到交通事故发生而离开现场的,不能认定为交通事故后逃逸,只能认定为一般交通事故罪。需要强调的是,作者所说的明知,是指行为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行为人应当知道自己的行为造成交通事故,假装不知道,逃离事故现场的,仍应视为交通事故后逃逸。(3)逃逸的目的是逃避法律调查,这是认定交通事故后逃逸的重要因素。在实践中,肇事者逃跑的目的大多是为了逃避法律调查,但也有少数人因为其他目的而逃跑,如害怕被受害者的亲友和其他围观者殴打。这些人经常在逃离现场后迅速通过报告领导或报警接受法律处理。显然,这些人的主观恶性要小得多。因此,在确定时有必要区分它们,以确保法律的准确适用,并且不会浪费时间。当然,行为人出于正当目的逃离现场后,必须及时向有关机关报案,并接受法律处理。否则,如果行为人逃跑后没有消息,仍应视为交通事故后逃跑。(4)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不应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我国刑法规定的交通事故后逃逸不仅仅是指现场逃逸,还包括事后逃逸。关键是看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和社会危害性。交通事故发生后,虽然受害者及时被送往医院抢救,但仍应认定为交通事故发生后逃逸。
驾驶员交通肇事逃逸构成犯罪,涉嫌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应处以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以7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处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9人已浏览
287人已浏览
168人已浏览
15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