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刑事犯罪所涉及的罪名,有的规定了罚金刑,而有的则没有罚金刑,但凡财产型犯罪均规定有罚金,如盗窃、诈骗等。不管是规定有罚金刑的,还是没有罚金刑...
没有区别,刑法上的免除处罚和免于刑事处罚是一个概念,免除处罚以行为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为前提。刑法上的免除处罚,即“免予刑事处分”,指对于...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定罪犯有罪但免予施加刑事制裁并非真正的刑事处罚。在这种情况下,罪犯被定罪,但不会受到刑事处罚。具体来说,这类情况包括以下几种:首先,犯罪行为情节显著轻微且对社会危害程度较低,无法被视为犯罪行为;其次,犯罪行为已超过法律规定的追诉时效期限;再者,经过国家特赦令的批准,罪犯可以获得免除刑罚的待遇;最后,其他一些法定情形也可能导致罪犯被判定有罪但免予刑事处罚。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根据《公务员法》和《内务条令》,以犯罪嫌疑受到处罚的,将予以开除公职的行政处罚。但是,免除刑事处罚确定了犯罪行为,但没有受到刑事处罚。对于这种情况,没有明确的规定,现实中各地采取迂回措施,如降级撤职、劝退、离职等。主要看各地的情况。免除刑事处罚主要包括以下情况:1、情节显着轻微,危害少,不认为犯罪。2、犯罪过了追诉期限。3、特赦免刑罚的。根据宪法,全国人大常委有权决定特赦。特赦后,罪犯不得再追究。4、根据刑法处理的犯罪,没有通知或撤回通知。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6、其他法律规定免除追究刑事责任的。根据刑法应追究刑事责任,但其他有效法律规定免除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按特殊法律优于普通法律原则追究。
1、免于刑事处罚是被告人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免除处罚是被告人具有一定的量刑情节,如: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犯罪预备、犯罪中止、从犯、胁从犯、犯罪后自首、立功等,人民法院判决免除处罚。 2、二者在适用法律上有区别。《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七条非刑罚性处置措施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即对虽然构成犯罪的被告人,只要符合“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法定要求,则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关于免除处罚则常见情形有如下规定: 第十九条,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的,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第二十条第二款,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二十一条第二款,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二十二条第二款,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第二十四条第二款,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 第二十七条第二款,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第二十八条,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二十九条第二款,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免除处罚; 第六十七条第一款,……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第六十八条,……有重大立功的,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第三百九十条第二款,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09人已浏览
29人已浏览
35人已浏览
19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