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判刑的人不服第一审判决、裁定的,可以提出上诉。这样的上诉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至于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上诉,...
1、二审法院就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全面审查,不受上诉或者抗诉范围的限制。 2、对于上诉案件,一般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合议庭认...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三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于下列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一)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第一审认定的事实、证据提出异议,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上诉案件;(二)被告人被判处死刑的上诉案件;(三)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四)其他应当开庭审理的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决定不开庭审理的,应当讯问被告人,听取其他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第二审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上诉、抗诉案件,可以到案件发生地或者原审人民法院所在地进行。2、若被告一审因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二审法院应当开庭审理;其他情形,人民法院可以开庭审理也可以采取问讯式审理方式进行。
缓刑,又称缓刑。缓刑。是刑法上的刑罚制度。法院在刑事审判中,根据被判刑的犯罪人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规定一定的考验期,缓刑执行。在考试期间,如果满足一定的条件,原判决不再执行的制度。缓期执行的适用条件:1、缓期执行的适用对象必须是被拘留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者,被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者,因为他们的犯罪重,社会危害性大,不适合在社会上执行,所以不适用缓期执行。2、适用缓期执行的者犯罪情节轻微,悔罪表现良好,放在社会上确实不会危害社会。3、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累犯不适用缓刑。根据《刑法》的规定,被宣布缓期执行的罪犯必须在缓期执行试验期内遵守以下规定: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监督2、按规定定定期向执行缓期执行的机构报告自己的活动状况3、遵守调查机关的会客规定4、离开居住的市、县迁居,必须得到调查机关的认可。
一。法院受理公诉案件起诉书和附带民事诉讼状,应当同时将刑事和民事诉状送达被告人。被告人是未成年人的,还应当把诉状副本送达他的代理人。通知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准备答辩,但没有十五天答辩期的规定。在刑事案件开庭时口头答辩即可。 二。庭前调解 刑事案件开庭前可以先对附带民事诉讼进行调解。 刑事调解不一定双方当事人见面,由法官分别找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谈话,力争在刑事案件开庭前达成调解协议。 调解协议达成后,由法院制作调解书。调解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即生效。开庭时不再受理附带民事诉讼。 调解协议当时履行完毕的,记入笔录,也可以不制作调解书。 调解不成的,通过审判解决。 三。审理的合并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与刑事案件由同一个法庭一并审理。 个别情况,为了防止刑事案件审判过分迟延,才可以在刑事案件审判后由同一审判组织继续审理。 四。两种审判程序的协调 附带民事诉讼以被告人构成犯罪为前提。所以,以“先刑后民”为原则,减少重复劳动。 1.开庭准备阶段 以次查明公诉人、辩护人、刑事被告人、刑事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及其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及其代理人的身份。 宣布刑事案件案由、附带民事诉讼案由,宣布合议庭组成人员。告知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2.法庭调查阶段 公诉人宣读刑事案件起诉书。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宣读民事起诉书。 公诉人、被害人、被害人先后就刑事案件向被告人发问。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代理人就附带民事问题向被告人发问。 法庭宣读证据,先后宣读刑事犯罪证据和附带民事诉讼的证据。 3.法庭辩论阶段 公诉人发表控诉意见。 被害人发表控诉意见。 刑事被告人陈述和辩解。 辩护人发表辩护意见。 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代理人答辩。 双方对民事问题辩论后,再就民事问题辩论。 4.最后陈述阶段 刑事被告人做最后陈述。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发表最后意见。 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发表最后意见。 附带民事诉讼双方当事人有调解意向的,还可以再次调解。 五。评议判决 刑事案件与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一并评议,一并判决。 如刑事案件判决无罪,附带民事诉讼仍由改审判组织做出判决。 撤诉 附带民事诉讼审结前,原告人要求撤诉的,法院应当允许。不再继续审理和判决。 但国家、集体财产遭受损失人民检察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不能撤诉。 七。对判决不服 刑事被告人对一审判决刑事部分不服,可以在十日内提出上诉。 公诉人对一审判决刑事部分不服,可以在十日内提出上诉。 被害人对一审判决刑事部分不服,五日内可以要求检察院抗诉,但不能以自己名义上诉。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对一审判决刑事部分无权上诉,对民事部分不服十日内可以上诉。 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对一审判决民事部分不服,十日内可以上诉。 八。二审 1.检察院对刑事部分抗诉、被告人对刑事部分上诉的,二审法院对刑事部分、民事部分一并审理。 2.当事人对附带民事部分上诉的,对刑事部分无约束力。二审法院只对民事部分再审。 3.二审审理民事部分,发现刑事部分判决错误的,按照审判监督程序予以纠正。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2人已浏览
393人已浏览
420人已浏览
13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