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到法院起诉离婚,当事人首先要向法院递交《民事诉状》,诉状中应注明离婚的诉讼请求及事实和理由。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后,应当在7日内立案,并通知当...
1)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家庭暴力、虐待、遗弃行为中,受伤害方在婚姻家庭关系中往往是弱势一方——妻子、未成年子女、老人,如果发生...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离婚诉讼的提起,必须是婚姻关系的一方当事人,其他任何第三人均不得以诉讼当事人的身份提出离婚诉讼。 2、提起离婚诉讼的一方,必须与被告方具有合法夫妻关系,即双方必须是合法配偶,其他关系不能提起诉讼离婚。 3、提起离婚诉讼的一方,必须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不能提起诉讼离婚。 4、提起离婚诉讼的一方,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离婚起诉状及副本各一份,起诉书中要有明确的诉讼请求、事实、理由、财产的分割、子女的抚育及相关的证据。 5、夫妻共有财产的清单(含房产、股票、债券等)。 6、原告应呈交能证明其与被告的合法夫妻关系的结婚证或夫妻关系证明书。 7、原告应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交离婚起诉状。大部分的夫妻之所以会选择起诉离婚,主要还是因为无法协议离婚。毕竟这两种法定离婚方式相比较,能够通过协议方式达到离婚目的的,相信应该都不会直接去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不过也要注意,即使是起诉离婚,也是要求夫妻满足了规定的条件,符合诉讼离婚的标准之后,那么法院调解无效的情况下,才会依法作出准予离婚的判决。
1、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2、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3、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4、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 5、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出离婚诉讼的,应准予离婚。 6、一方患有法定禁止结婚疾病的,或一方有生理缺陷,或其他原因不能发生性行为,且难以治愈的。 7、婚前缺乏了解,草率结婚,婚后未建立起夫妻感情,难以共同生活的。 8、婚前隐瞒了精神病,婚后经治不愈的,或者婚前知道对方患有精神病而与其结婚,或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患精神病,久治不愈。 9、一方欺骗对方,或者在结婚登记时弄虚作假,骗取《结婚证》的。 10、双方办理结婚登记后,未同居生活,无和好可能的。1 1、包办、买卖婚姻,婚后一方随即提出离婚,或者虽共同生活多年,但确未建立起夫妻感情的。1 2、一方与他人通奸、非法同居,经教育仍无悔改表现,无过错一方起诉离婚,或者过错方起诉离婚,对方不同意离婚,经批评教育、处分,或在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过错方又起诉离婚,确无和好可能的。1 3、一方好逸恶劳、有赌博等恶习,不履行家庭义务,屡教不改,夫妻难以共同生活的。1 4、一方被依法判处长期徒刑,或其违法、犯罪行为严重伤害夫妻感情的。1 5、一方下落不明满2年,对方起诉离婚,经公告查找确无下落的。1 6、受对方的虐待、遗弃,或者受对方亲属虐待,或虐待对方亲属,经教育不改,另一方不谅解的。1 7、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情形。断定婚姻有效或者无效,可吊销的婚姻在检查的时候其实没有多大难处,而判定婚姻是否合法有效,检查时只能以是否持有结婚证作为依据。这也是区别合法婚姻与不合法同居联系的分水岭。
1、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2、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3、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4、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 5、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出离婚诉讼的,应准予离婚; 6、一方患有法定禁止结婚疾病的,或一方有生理缺陷,或其他原因不能发生性行为,且难以治愈的; 7、婚前缺乏了解,草率结婚,婚后未建立起夫妻感情,难以共同生活的; 8、婚前隐瞒了精神病,婚后经治不愈的,或者婚前知道对方患有精神病而与其结婚,或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患精神病,久治不愈; 9、一方欺骗对方,或者在结婚登记时弄虚作假,骗取《结婚证》的; 10、双方办理结婚登记后,未同居生活,无和好可能的; 11、包办、买卖婚姻,婚后一方随即提出离婚,或者虽共同生活多年,但确未建立起夫妻感情的; 12、一方与他人通奸、非法同居,经教育仍无悔改表现,无过错一方起诉离婚,或者过错方起诉离婚,对方不同意离婚,经批评教育、处分,或在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过错方又起诉离婚,确无和好可能的; 13、一方好逸恶劳、有赌博等恶习,不履行家庭义务,屡教不改,夫妻难以共同生活的; 14、一方被依法判处长期徒刑,或其违法、犯罪行为严重伤害夫妻感情的; 15、一方下落不明满2年,对方起诉离婚,经公告查找确无下落的; 16、受对方的虐待、遗弃,或者受对方亲属虐待,或虐待对方亲属,经教育不改,另一方不谅解的; 17、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情形。 以上是110ask.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男人起诉离婚女方不离怎么办的相关知识,一般来说,起诉离婚两次的法院就应该会判决离婚了,第一次的话基本上都是以调节为主。大家还有相关的问题欢迎咨询110ask.com的相关律师,他们会为你做出专业的解答。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01人已浏览
118人已浏览
201人已浏览
64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