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首先是受理条件不同。仲裁委员会受理案件需要合同明确约定仲裁条款,即约定合同出现争议到指定的仲裁委办理,如约定不明确,可补充协议。达不成共识的...
以下是说赠与合同与遗赠的区别,请参考。一、赠与合同:赠与人把自己的财产无偿地送给受赠人,受赠人同意接受的合同。 从性质上看: (1)赠与合同...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仲裁和民事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方法。仲裁:是指双方在争议前或争议后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交给第三方作出裁决,争议双方有义务执行裁决,从而解决争议的法律制度。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双方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与下,依法审理和解决民事纠纷案件和其他案件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诉讼法律关系的总和。两者有一定的联系和相似之处:生效的法院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书、调解书具有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
1、性质不同。仲裁是由仲裁机构即仲裁委员会受理。而审判则由人民法院负责,法院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机关。 2、对案件的管辖不同。仲裁机构对案件的管辖权是基于双方当事人的授权,没有仲裁协议或仲裁协议无效的案件,仲裁机不能受理。而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人民法院则是强制管辖,只要一方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就可依法受理案件。 3、审理组织的组成原则不同。组成仲裁庭的仲裁员是由当事人各方选定或共同选定或委托仲裁机构指定,其组成是基于当事人的选择,而审判庭的组成则是由人民法院指定,当事人无权过问,只能依法定程序申请回避,是否回避由人民法院决定。 4、仲裁庭审理案件一般不公开进行,案情不公开,裁决不公开。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实行公开审理原则,但依法不应公开审理的除外。 5、仲裁依法实行一裁终局,裁决一经仲裁庭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不能上诉,而法院审判则实行两审终审制,当事人对一审法院判决不服可上诉于上一级人民法院。
尽管现在的制度系由法律确定其法律地位,并有着更为严格的管理制度,但仲裁起源于商事自治的特性仍保留并体现在仲裁的每个环节中。在实践中,仲裁和诉讼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不同: 1、受案范围不同。仲裁侧重于商业交易引起的纠纷,对于婚姻、、监护、、继承等具有人身关系的,仲裁机构不予受理。行政争议也不在仲裁机构的受案范围之内。 2、仲裁需依据自愿原则。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由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或在合同中订立有明确的仲裁条款。同时,仲裁协议或仲裁条款必须明确约定仲裁机构,否则视为无效。 3、审理人员不同。诉讼案件由指定法官审理,当事人不能选择法官。仲裁案件中,当事人具有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仲裁员的权利,而仲裁员自身,可能是律师,可能是学者,也可能是业界专家,这使得仲裁员看待事情的角度和法官会有所不同。 4、审理程序不同。仲裁制度是一裁终局的,不存在诉讼中的二审或再审情况。在实践中,仲裁机构对于程序的掌握也比法院更为灵活一点。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4人已浏览
229人已浏览
122人已浏览
18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