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企业需要特别防范下列法律风险: 1.财产混同。 2.对合同的法律属性重视不足。 3.业务款走私账。 4.轻率对外提供担保。...
1、合同责任。 合同责任是指经营中由于种种原因违反合同约定义务而承担的责任。包括:民商合同违约责任、缔约过失责任和劳动合同责任等。 2、侵权...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我国现行政策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在大好形势之下,大量的民营企业开始创立并发展。但在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会遇有不同的法律风险需要防范,比如: 首先,企业设立时的法律风险。一些民营企业从开始设立就留下了法律风险,比如,以夫妻共同名义设立的公司,即公司注册为夫妻俩所有,此种操作使得公司财产与家庭财产混同,使公司失去了独立的法律人格,最后可能要以家庭财产来承担公司债务。 第二个就是融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法律风险,民营企业在缺乏正规有效的融资渠道情况下,只好寻求民间借贷、公众集资等方式筹资,这就潜在一些法律风险,容易触犯经济犯罪。比如,有的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编造虚假文件,吸引众多公众进行投资,一旦遇到无法偿还筹集资金的,可能就会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第三个就是劳动争议风险。主要表现在企业不及时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随意辞退员工;不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支付加班费;不给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解除劳动合同时不按照法律规定给付经济补偿金或经济赔偿金等方面。若出现上述问题的,企业会承担一定的合同责任,甚至面对行政处罚。
企业法律风险及其防范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说,通用是个了不起的组织,但是如果在未来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就将走向死亡。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海尔公司总裁张瑞敏在谈到海尔的发展时感叹地说,这些年来他的总体感觉就是“惧”。上面这些言论都无一例外的表明了世界一流企业、一流企业家对于风险的重视。尽管引起风险发生的原因不同,风险的表现形式不同,但所有的风险都可能表现为法律风险。设立专门机构,系统防范企业法律风险已是国际上成功企业的管理惯例。但长期以来,漠视企业法律风险却几乎成了中国企业的“通病”。近10多年来,众多企业纷纷倒在了法律风险的“暗礁”上。追究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就在于中国的企业家们还缺乏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制观念,就在于中国的企业家们还不习惯于用法律的思维、在法制的框架之内去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法律是有效的管理手段,建立系统的现代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是世界性的潮流和法律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概况的说,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刑事法律风险、民事法律风险和经营管理中的法律风险。一、刑事法律风险刑事法律风险是指企业或企业家作为刑事被告触犯刑法受到法律制裁以及作为刑事案件的受害者承受伤害或损失所必须面对的风险。包括“企业或企业家触犯刑法”和“针对企业或企业家犯罪”两种法律风险。“企业或企业家触犯刑法”也即企业家个人触犯刑法和企业触犯刑法。企业家个人触犯刑法主要涉及职务侵占、挪用资金、以及贪污、受贿等犯罪。企业触犯刑法也即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等为本单位牟取非法利益,经单位集体决策或者由单位负责人决定而以单位名义实施的触犯刑法的行为。刑法中规定的单位犯罪罪名多达120多个,而这些罪名大多都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涵盖了企业从设立到终止的各个阶段。在“针对企业或企业家犯罪”中,虽然企业或企业家是受害者,但很大程度上,企业或企业家之所以成为受害者,与其自身的生产经营行为等也有很大关系。二、民事法律风险.民事法律风险,指企业家在合同交易中、婚姻家庭方面以及民事诉讼之中面临的使自己本人或者自己的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风险。这种法律风险不仅存在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之中,甚至还存在于企业家个人的婚姻与家庭中。前者主要包括在合同签订、履行中的风险,生产经营中的知识产权风险、劳资纠纷风险、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以及企业诉讼风险等等。而后者则主要指企业家因婚姻、继承、抚养等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因为上述行为绝这不仅仅是企业家个人的感情、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问题,更是关系到企业组织架构、未来发展等的重大问题。三、企业经营管理的法律风险.这类风险是指企业家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未执行国家相关法律规定或者违反国家相关法规,因而使自己本人或者企业受到相应处罚或者损害企业利益的风险。企业经营管理法律风险不仅有行政处罚的风险,也有相对应的刑事法律风险。无论哪种法律风险,都与企业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甚至与企业家的人身自由密切相关。企业家可以没有法律知识,但却必须有足够的法律意识!企业真正需要的,是避免违法问题,而不是解决违法问题。只有从根本上保障企业能够在法制下安然运行,才是企业的真正希望。因此,企业及企业家法律风险的防范尤为重要。大体来说,防范企业法律风险有以下两种途径。首先,必须提高企业家的法律意识。国内许多企业家往往只重视打官司,而忽视在日常决策中预防法律风险的工作,这是明显的本末倒置。打官司不仅付出的时间、精力以及经济成本很高,而且还存在着证据是否充分、法官能否公正判决、判决能否有效执行等诉讼风险。企业家如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学会提前预防法律风险,防患于未然,则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企业家来说,没有必要非常细致地学习和掌握那些具体的法律概念和规定,而只需要知道在哪些问题、哪种情形下可能涉及到法律问题。所以,企业家至少应当懂得一些基本的法律概念,如犯罪、刑罚、显失公平、不可抗力、代位权、撤销权以及诉讼时效、证据等等。
合伙企业是指依法设立的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在设立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合伙人的选择 因合伙企业具有较强的人合性,所以合伙人一般都是彼此之间比较熟悉、信任的人。但理智的选择合伙人不单纯是熟悉、信任,还要看其有无一定的物质实力或软实力。合伙企业的合伙人承担的是无限连带责任,一旦企业债务不能偿还时,有实力偿还的合伙人就有被强制偿还企业全部债务的风险,如果其他合伙人没有实力,不应由其承担部分则很难追偿。 2、合伙协议的签订 由于各合伙人都比较互相信任,加之企业设立之初对企业前景看好,对风险估计不足,有的合伙企业根本就没有书面合伙协议,只是口头约定,这样一旦发生纠纷,自己的合法很难得到全面保障;有是虽有合伙协议,但事项约定不明,也为日后的纠纷埋下了隐患。那么在签订合伙协议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合伙财产的约定 所谓合伙财产就是合伙企业的财产。因出资形式多样,可以是货币,也可以是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或使用权,知识产权,以及劳务出资等等。根据不同的出资,应当有不同的约定。具体说来有如下几种情况: 第一、以货币与一般财产所有权出资。一般情况应认定为合伙企业的共有财产。 第二、以土地、房屋出资。以土地作为出资的,只能约定以土的使用权出资,同时要约定折价份额及使用的年限,并办理登记手续。以房屋出资的,要明确是以房屋的所有权还是以使用权出资及折价份额,同时办理相关手续。 第三、以知识产权出资。如合伙人以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出资时,要明确是以知识产权的所有权还是以使用权出资,并明确出资份额,如果是以使用权出资,同时还要约定使用的年限。 第四、以劳务及技能等出资。如合伙人以劳务技能等出资,要对劳务、技能达到的要求及其折价份额做一个明确的约定。 第五、对以货币以外的财产出资时,如果出现瑕疵,要有明确的处理方法。 (2)企业事务管理的约定 第一、合伙人之间的权益的分配、责任划分要明确。虽合伙企业对外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但内部合伙人之间还是要按份额分红、承担债务的。有些合伙企业对此没有约定,从而导致在分红或承担债务时合伙人之间产生纠纷,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第二、企业负责人的权限要约定明确。因市场瞬息万变,企业不可能事事都由合伙人会议决定,所以企业负责人的权限要约定清楚,究竟哪些事项由企业负责人来行使,哪些事项由合伙人共同决定,这样会使企业能够适应市场,也避免了推诿、扯皮现象,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合伙人会议投票机制要明确。在合伙人会议中各合伙人如何行使自己的投票权利一定要约定清楚。是无论投资多少一人一票,还是根据出资比例来决定票权。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只要事先有约定,就不会出现合伙人意见不一致而无法决策的现象。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45人已浏览
269人已浏览
274人已浏览
16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